誰知才進門,還不等坐下,沈夫人忽然面色一變,滿臉的急切,看向楚昀道:“道長,看在相識一場的份上,你一定要救救我家老爺呀!”

楚昀有些懵,隨後哭笑不得地道:“夫人你這……有什麼事還請直說,就算有事需要用到小道,也要告訴小道是什麼事情才好。”

“娘,道長說的正是,您先別急……”沈楠嘉也在一旁勸慰道。

夫人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向他解釋了一遍。

楚昀一聽,才知道,這竟然和王知府口中所說的謀反之事牽連起來的大案有關。

原來,陸皇后回到宮中之後,因為天子駕崩,太子登基,陸皇后就成了太后,再加上皇帝年幼,實際上她成為了朝廷的主政之人。

她在宮中並沒有自己的勢力,所以在朝堂上從來不發表自己的意見,無論是天子葬禮,還是皇子登基,大事小事全交給手底下那一班老臣去做決定,只需要把商議結果呈報上來給她。而她則是象徵性的替年幼的天子下詔。

陸太后深知根基不穩,考慮到自己若是行為激進,必然會招來朝臣反對,所以召回王知府這些舊臣之事,也都是放緩了許多。

另一邊,她對路上遭襲的事情也決口不提,似乎只是當場一場意外,表面上裝作一副全然無知的模樣,但實際上早已安排人去徹查此事。

只因手下無人可用,而這時候紫霄宮的道人則站了出來,與他們一起的,還有上清宮的人。

上清宮與陸太后父親有故,所以見道門中人有能力幫自己,陸太后自然是高興,便下旨讓他們幫忙暗中調查,找出幕後兇手。

紫霄宮怎麼會放過這個難得一遇的機會,他們知道如果不趁此機會再好好表現一番,被佛門搶了先機,以後再難有翻身機會,自然不敢有絲毫怠慢。

為此,還動用了些不常用的手段,才算是查詢到蛛絲馬跡,廢了些功夫,總算是找到了趙銘言。

趙銘言那日被楚昀所傷,便又躲了起來,傷勢好轉之後,便再次回到靖陽侯的身邊,彷彿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一般。

而他心中一直想著該怎麼報仇,可惜仇還沒抱,就被道人們再次給抓了起來,順騰著他這個藤,摸到了後面的瓜。

饒是如此,也用了近月的時間

原來這趙銘言不單單只是一個術士那麼簡單,他是秦王的部下,其先前是受了秦王的指示,有意去接觸靖陽侯。

靖陽侯不知其中隱秘,竟然還將其視為高人,將自己的謀劃告訴給趙銘言。

而秦王的目的很簡單,先是讓趙銘言假意為靖陽侯所用,待到時候反手害死徐皇后,如此一來,還可以趁機汙衊陸皇后所為,到時候雙方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這個時候,再揭露靖陽侯的陰謀,讓其身敗名裂,而後讓早已聯絡好的宮中的老臣提議,請自己出來主持大局。

靖陽侯因為女兒之死,心中悲痛,想著自己的外孫如今在陸太后手中,卻又心中萬般不甘,竟然腦袋一熱,就要謀反,結果被人告發、

按照計劃,這個時候趙銘言該全身而退,可惜有道門中人注意到他,最後竟將其給捉拿。

陸太后可是見過他的,所以毫不猶豫地就讓人嚴刑逼問,紫霄宮的道人有的是手段,趙銘言頂不住,便將一切都說了出來,這才將秦王牽扯進來。

隨著秦王倒下,還牽扯出來數名官員,甚至到最後,還查出來一件與北方大遼國有勾結的通敵案件。

通敵案自然不歸道門來管,事情已經搬到明面,便交給了御史臺去審查。

而通敵案所牽扯的一個是老將趙千山,令一個就是沈青。

之所以查到沈青,是因為御史臺的御史大夫李謙上奏,收到舉報,說沈青家有與大遼國來往的通敵書信。

沈青當時也萬分驚訝,他從來沒跟大遼國透過書信,哪來的什麼證據,可萬萬沒想到,還真的在沈家在玉京的一處宅院中搜出了信件來,字跡也與他一模一樣,這時候沈青才明白過來是有人要趁機陷害自己。

至於書信,也多半是有人故意模仿他的筆跡。

而更倒黴的是,御史大夫的李謙與沈青私下裡有過一段不愉快,兩人一向不對付,所以在得到舉報的第一時間,李謙就急忙上奏了朝廷,將沈青壓入牢中。

雖然嚴刑逼問,但沈青並沒有認罪,御史臺的人一時間也沒辦法,畢竟沈青也是朝廷的邊疆大臣,若是不審查個清楚就斬了,那所帶來的的效果可非同一般。

而臨安城這邊,也被朝廷派來的禁衛軍給軟禁起來,不允許有任何接觸,用御史臺的話來說,是以防私下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