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互相攻擊(第2/2頁)
章節報錯
一家大電影公司和米拉麥克斯肆意攻擊對方,但好像誰也沒站出來調和。
其實,正如一家大電影公司所言:“好萊塢對哈維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用上帝視角看,《藝術家》是哈維最後的高光,包括奧斯卡評委在內的許多人,確實已經無法容忍哈維再如往年一樣玩弄奧斯卡了。
《藝術家》之後,哈維一系列的衝獎片全部折戟,除了捧出個大表姐,再無收穫。
提一句,大表姐封后的《烏雲背後的幸福線》真不怎麼樣, 同樣是一部政治正確的只能算及格的影片。
離提名公佈只有短短几天時間, 這幾天尤為重要。
奧斯卡規定, 提名名單公佈後至頒獎前, 不允許再公關。
程玉安滿美國的公關宣傳,在後續兩個最重要的風向標:演員工會獎和導演工會獎上。《藝術家》拿下了導演工會獎最佳劇情類影片導演,演員工會的影帝被《狩獵》拿下。
“啊,”程玉安躺在酒店沙發上哀嚎,“怎麼說我也是百億富豪,這幾天跟孫子似的到處跑,真折磨人。”
劉一菲已經開始接受《環太平洋》的動作訓練了,訓練之餘陪著程玉安。
劉一菲給程玉安倒了一杯熱牛奶:“累就別跑了。”她也心疼男朋友。
“還有幾天就結束了,我以後再也不衝奧斯卡了。”
“那可是奧斯卡,你捨得?”
“我有什麼捨不得的。”程玉安抿了一口牛奶,“哈維其實說的沒錯,我的確不怎麼看得上奧斯卡。今年這麼賣力只是覺得來都來了,就走完全過程唄。”
劉一菲有時候挺不喜歡程玉安這樣的。
他對別人趨之若鶩的獎項好像並不十分在意。
被金雞獎擺了一道後, 十年不來往。換個其他導演,怎麼也得再爭取爭取。
金像獎也是因為之前給了他最佳編劇才會去捧場,這幾年隨著公司和港島合作越來越少,金像獎越辦越小氣,他也不去了。
金馬獎連續五年給他發邀請,他愣是一次沒去。
兩次威尼斯之旅,第一次是因為公司需要獎項打響知名度才去,第二次是馬克·穆勒親自約戲才拍了《狩獵》。
至於戛納和柏林,他的說法是沒有適合的片子拿過去。
今年奧斯卡,他的理由居然是“來都來了”。
程玉安拍戲更多的理由是:“我想拍這樣一個故事。”
至於評委們喜歡不喜歡,他好像不在意。
劉一菲其實挺希望程玉安能積極主動一點去爭取什麼東西。
“就連談戀愛都是我追的他,哼!”劉一菲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