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著手肥料
章節報錯
王允看著滿院子的錢表示很滿意。“現在基本資金有了,是時候考慮一下造點紙了,我的屁股實在受不了樹葉了。還有就是找點識字的人教他們一下阿拉伯數字加減乘除等,保證賬房效率跟得上,同時也要再多加幾個井鹽。還有。。。啊啊啊我去,頭都大了,我太難了。算了一樣一樣的來。”
九月,如果是現代的話人們已經開始準備播種土豆或者冬小麥了。可是王允從田間路過卻沒人在勞作。“土豆沒人種能理解,不過為什麼也沒人種植冬小麥呢?”
他隨便問了一下來福為什麼沒人種冬小麥,來福的回答是,“公子,冬天小麥種在土裡到來年就爛了,長不出糧食的。”說著他還給王允投去一個鄙視的眼神,彷彿在說,“看看,這就是貴家公子。五穀不分,不事農桑。”
王允“。。。”
“看來漢初還沒有種植冬小麥的經驗,或許連冬小麥都不知道是什麼。”
冬小麥是在西漢中後期才開始推廣的當時也稱作宿麥。宿麥高產的特徵,適應瞭解決西漢晚期關中地區人口增長帶來的糧食壓力的需要,這是西漢中後期宿麥推廣在關中受到重視的社會條件。而宿麥之所以能戰勝稻、菽等其它作物,真正對關中糧食生產結構產生決定性影響,取得與粟同等重要的地位,則在於其較其它作物更適應關中較為乾旱的自然環境及夏收的特性。
據《氾(fan勝之書》記載,採用區種法種麥,“至五月收,區一畝,得百石以上,十畝得千石以上”;區種粟,上農夫區,“畝收百斛”,中農夫區,畝“收粟五十一石”,下農夫區,畝“收二十八石”;區種豆,“一畝中十六石”。宿麥的產量高於上等田中粟的產量,是中等田粟產量的兩倍,下等田粟產量的近四倍,更遠遠高於豆的產量。
西漢時期一石差不多是現代二十七斤。如果按照氾勝的說法差不多一畝(mu地就可以產兩千七百斤。(作家的話:“嗯,吹牛*的,實錘了。現在的地一畝都別想產這麼多。”)
王允做在毛驢上手指捏著下巴思考,“如果說漢代已經有冬小麥的傳言了,那就說明現在已經有冬小麥的生長了,只是生長在山野,人們尚未找到並且加以種植。按照我腦子的記憶在古代冬小麥產量可是春小麥的兩三倍,如果我找到這東西培植出更多的種子,然後讓我便宜老爹進獻給皇帝,在這個糧食缺乏的年代我老爹一定可以賺一筆豐厚的政治資本,到時候我又可以。。。”
“公子,我們到鹽山了。”不過當他正做著美夢的時候,來福打斷了他的YY。
“哦”王允十分不高興的說到。
“怎麼感覺公子有點不高興呢?難道我鄙視他被他看出來了?不應該啊,公子才幾歲怎麼看的出來?”來福在心裡想到。
“來福,今天你在這裡看鹽場。我和趙忠有些事要商量,旺財陪著我就行了。”
“完了,公子一定生氣了。選旺財這個笨小子做事都不找我。”來福表示現在心裡很慌,不過對於公子的安排他還是不敢拒絕的。“好的公子。”
很快王允帶著趙忠和旺財就離開了,沒過多久就到了王允家皇帝封賞的田地裡面。“好了,我就在這裡等你,你去把村子裡的年輕力壯的都叫來,還有多帶點斧頭之類砍柴的,我要在這裡搭幾個棚子。”
因為鹽場那裡已經有六七十個輕裝在哪裡工作了,王允想著估摸著應該也沒有多少青壯了。他是準備今天搭個堆肥棚然後以後再搭些大棚豬圈的。不過他還是低估了金錢的魅力。
不一會兒趙忠來了,不過他帶的不是青壯,很多婦女都跟著來了,甚至有些看起來才七八歲的小孩也來了,更叫他吐血的是有些老人甚至還佝僂著腰也跟著來了。
除了現在在鹽場工作的現在在場的亭裡的人差不多都來了,甚至比他上次開會的時候人還多。(因為服役完有些人回來了。)
“趙忠咋回事?”
趙忠現在哭喪著個臉,“公子我也沒辦法啊,我就去找幾個人,然後他們一聽見公子要搭棚子就全部跑來了。”
這東西如果是放在現在一定就是想著佔便宜,因為王家錢好賺誰不想撈一把呢?
不過趙忠的說法卻是,“我給他們說了公子只是搭幾個棚子。”可是他們說,“家裡收完的糧食都曬乾了就想來幫公子,人多力量大,你咋知道公子急不急用?再攔我們報恩我們和你急了。”
“小人這也是沒辦法,無奈就讓他們跟著來了。”說完他還羞愧的低下頭,因為他想著大家一定都是談著王允的錢來的。
當眾人走到了王允面前時一位老人在眾人的攙扶下走到了王允面前,隨後跪下說到:“公子,老朽是我們亭上一任亭長。你上次給那些幫你修鹽礦發工資的事老朽也聽說了,那幫畜生做的端不是人事。公子如此大恩幫公子修幾個棚子,打幾口井都要收所謂工錢。今日我等眾人來此是幫公子修棚子,不過有言在先若是公子給我們發工錢我們就不做了。還請公子讓我們免費為公子盡一份力,如若不然老朽便於此長跪不起。”老者說完便重重的對王允拜了下去。
王允見狀趕緊把老人家扶起來,不過他還是太小了完全扶不動。然後他又解釋到“太公(對老人尊稱。)別這樣,出力拿錢本就是天經地義。大家總要生活,大家浪費時間給我做事,我給大家報酬很正常的。如果大家給我做事我不給大家發工錢那我和那些惡財主有什麼區別。太公還是快快請起。”說完王允又扶了老人一下,不過還是沒有扶動。
“公子所言也在理,不過公子已經給我們免了今年稅收,早已付了工錢。以後若是公子叫我等做事再算工錢,今日我等來只是想給公子盡一次心。還請公子成全。”說完老者又一次拜下去。
王允想著兩人僵持著也不是辦法,隨後便答應了老人的要求。
老人站了起來,看了看站在旁邊的趙忠,怒目圓睜的掄起柺杖就向他打去。“看什麼看你個不孝子,還不去幫公子安排大家做事。老夫平常教導你的忠信廉恥你都餵狗了你,你是要氣死老夫你。”
趙忠捱了兩柺棍唯唯諾諾的就去安排大家做事了,不過王允不想攔住老人,而是他太小了完全夠不著。再說人家打兒子也是天經地義。
不過王允叫旺財扶著老人,然後去給趙忠交代了一下自己的要求又回來和老人閒聊。
從聊天中他知道了老人原本是一位隨著高皇帝打天下的,不過在一次亂戰中失去了一條腿最後被送回家,不過國家也沒有虧待他,給他當了一個亭長。
老人膝下兩子一女,女兒已經嫁人了,大兒子卻是已經戰死了。
不過提到兒子戰死老人眼中雖然傷感,但更多的是羨慕。
“公子你是不知道,當初我們那一幫兄弟就我一個人活下來了。當時我是多想和他們一起死啊!不過我更恨的是我的腿,讓我想戰死沙場都成一種奢望。我苟活於世,甚至有時候夜間都會想起弟兄們一個個倒在我眼前的樣子,我對不起諸位兄弟啊。。。”
沒過多久大家就把王允要的棚子搭好了,正如大家所說“人多力量大。”
大家做完后王允又叫以為農夫去買了很多瓜子來大家坐在田裡閒聊,本來是叫旺財去的,不過旺財說“不行少爺,你身邊一個人都沒有我不能離開你。”最後無奈只能另找他人。
這時有個好事的人就問到王允,“公子,請問你搭這幾個大棚幹嘛?”
“做肥料”
“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