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磚瓦與水泥(第1/2頁)
章節報錯
每日分享:中國人民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的很好。
在王允不辭勞苦一晚上後總算是畫好了軒轅犁的簡陋外形,還別說,雖然王允書讀的不咋樣,不過確實算的上是學遍百家。以前在現代的時候總是想到啥就去做啥,弄得自己從農業生活到文藝繪畫都有所涉獵。雖然全部都是隻達到皮毛,不過也勉強夠現在的他用了。
第二天按照來福的交代,他找的兩個木匠和鐵匠也早早的就在王府等著了。等到王允起床的時候兩人早就在院子裡侯著了。
隨便洗漱一下,王允便帶著自己一晚上的成果來了。
從來福口中他知道這兩個人是兩兄弟,哥哥叫景大是鐵匠,弟弟叫景二是木匠。王允簡單的給兩人行了一禮,兩人惶恐的還了一禮,隨後便把自己的圖絹拿了出來給他們看。“這就是我要你們兩個打造的東西,看下能不能給我造出來。”
看了會兒兩人便直言告訴王允只消半天時間便可以打造好。
王允一聽肯定是高興的,邊叫他們趕緊回去打造,自己下午點便去看看。
吃了早飯後王允又急匆匆的奔到了和村民們約定好的地點。
這是一個土包,但是按照王允的要求人們早就把裡面挖空了,其實王允准備建的就是一個一個簡單的磚窯。至於磚坯早就叫全裡能動的人人制作好了幾萬塊磚瓦,算了算時間已經燒了十五天了,按照他給村民們交代的時間今天應該就是出窯的時間了,所以王允來這裡看了看自己的磚窯產磚如何。
還記得開始燒磚那天王允還十分有儀式感的進行了“剪帶”活動,在王允剪帶後大家才開始了燒磚。
村民們並不明白剪帶有啥意思,不過按照公子的說法就是“做事需要儀式感。”雖然大家不太明白,但是也覺得好高大上。以至於以後的幾千年內大家無論是興工程還是簡單的建房,動工前一定要弄一個剪帶的儀式。
科普:青磚是粘土燒製的,粘土是某些鋁矽酸礦物長時間風化的產物,具有很強的粘性而得名。將粘土用水調和後製成磚坯,放在磚窯中煅燒(900℃1100℃,並且要持續815天)便製成磚。粘土中含有鐵,燒製過程中完全氧化時生成三氧化二鐵呈紅色,即最常用的紅磚;而如果在燒製過程中加水冷卻,使粘土中的鐵不完全氧化(Fe3O4則呈青色,即青磚。
紅磚是以粘土,頁岩,煤矸石等為原料,經粉碎,混合捏練後以人工或機械壓制成型,經乾燥後在900攝氏左右的溫度下以氧化焰燒製而成的燒結型建築磚塊,由古羅馬人發明。現在歐洲很多留存的古典主義建築的屋頂和牆面都有紅磚的影子。
青磚和紅磚的硬度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是燒製完後冷卻方法不同,而紅磚是自然冷卻,簡單一些,所以生產紅磚多,青磚是水冷卻(其實是一種缺氧冷卻),操作起來比較麻煩,所以生產的比較少。雖然強度、硬度差不多,但青磚在抗氧化,水化,大氣侵蝕等方面效能明顯優於紅磚。青磚燒製時間一般是根據窯爐大小決定;小窯(在22.5萬塊青磚左右)一般在20天(不包括飲水)飲水一般5天時間;大窯則需要30天左右。
磚窯只有十多個人負責,這還是今天要出窯,平常只有兩三個人負責添柴火。
隨著王允的到來村民們早就翹首以盼了,他們昨天晚上就熄了火了。要不是公子喜歡儀式感,無論做什麼完工的時候他都要親自見證他們天一亮就想把這些磚給拿出來了。
王允到了這裡也沒廢話,開口就是,“磚窯冷好了嗎?”
“回公子,按照公子吩咐我們昨天就撤火了,現在磚窯已經冷卻好了。”
“這就好,快快快抬出來我看看啥樣。”
很快裡面的幾萬塊磚就被他們抬出來了。
王允隨手拿起兩塊分別用不同的力敲打了一下,然後又把一塊放在地上,用另一塊十分用力的砸在上面。
“質量還不錯,找些推車給我推到竹林去,多找幾個人,今天全部都要運過去。”
“走來福旺財,我們去水泥那裡看看。”
。。。。。。
沒過一會兒三人又來到了燒水泥的地方,不同於磚窯的是這裡周圍都是山石。因為燒石頭運輸十分麻煩,所以普遍的水泥廠都是建在石灰石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