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有沒有那麼一瞬間,你們感到父母老了呢?

造紙需要什麼呢?

蒸煮後的嫩竹子,用石灰漚過成竹麻,經過重力壓榨,磨石碾碎,加水細磨(磨盤)出造紙原料,再放入水池加水混勻洗出紙漿(其中還可以加入滑藥有利於分層。),再用竹簾(類似於長形的簸箕)取出,一層層的累起,用槓桿原理壓榨出累起的紙張水分,再一張張分開貼在烘房外面烘乾。

而王允用磚和水泥所建的正是烘房。

三天後當烘房以及所需的造紙工具全部整理好以後造紙廠第一次投入生產,第一次的生產十分成功,雖然紙張質量不如現代,但是也差不了多少,畢竟王允對於造紙這一塊以前是下過很多重功夫的。看著一沓沓黃色的紙張從烘房裡抬出,王允漏出會心的笑容。這,又是一次文明的進步。

在曲轅犁的強大效率下王允也種了七八頃油菜,不是他不想多種,而是沒那麼多種子了。

一開始耕牛很不聽話,但是在王允給他們套上牛鼻環後只要拉它忘那兒走它們就乖乖的往那兒走,眾人看了一陣驚奇。不過更讓他們吃驚的是曲轅犁強大的耕種能力,以前六七個人一天耕種的地在曲轅犁及耕牛來耕種只需要半天就能耕完。

轉眼間便來到了冬至,長安城已經時不時的開始下雪了,而大漢朝的百姓們仍舊是那一身秋天穿著的秋衣。不過還好的是槐裡這裡的人們每家每戶都加了衣服,在王允的高福利工資下這裡的人普遍都比較富有。只要你勤快,基本上過上漢代小康生活不是夢,因為王允的很多工廠招工都是優先槐裡村民。在四五個月的發展下王允已經開設了幾個場了。如鹽場,水泥廠,磚廠,造紙廠,養豬場等。不過這其中暫時盈利的只有鹽場,其他的那些產物還不夠自己用。所以王允便將大把的錢投入在擴建這些場裡面,需要的工人數目是龐大的,以至於旁邊亭縣的人都跑到槐裡這個蓋亭裡面找工作。

冬至這一天王允的工廠全部停工了,他把亭裡的七百多人全部叫到他命名的那個“操場”。甚至連看豬場的人他也叫了自己家的家丁去換值班的人來,隨著豬場值班的人來的是三頭兩三百斤重的大豬。也是在豬圈裡面最不聽話的豬。

“這幾個月辛苦大家了,今天我把大家都叫來就是為了實現我的諾言。這些豬狗羊(狗在西漢是主食)是我犒勞大家最近辛苦的獎勵,還有這些酒也是我早就準備好的,今天大家吃的一定要高興。今天是我們的第一次聚餐,不過以後我們肯定也會有很多次。我在這裡做個保證,以後每年冬至我們亭裡都有一次大聚,旨在一起慶祝我們一年的豐收。”王允的這個承諾也導致了冬至在未來的年歲裡甚至成為了僅次於春節的大節,大家在這一天都要祭拜王允像,以此來表達自己對這位推動整個大漢文明進步的大賢良師的紀念,同時也慶祝自己一年的豐收。

隨著王允的話說完,早就飢渴難耐的幾十位青壯磨刀霍霍的向著那些豬狗已經羊走去。在王允的指揮下一些人趕緊用早就準備好的大盆收好這些牲口的血。雖然王允表示這東西很好吃,不過眾人還是持懷疑態度。

人多力量大還真不是吹噓的,只用了一個小時不到王允准備的十幾頭牲口就被大家處理的乾乾淨淨的。

在弄出兩頭羊出來單獨做烤全羊後,很多婦女便把剩下的那些牲口給分屍做食去。

也就這這時李氏帶著幾位家丁也來到了操場,王允看見李氏過來高興的跑過去迎接。“阿母,你怎麼來了?”

李氏慈愛的捏了捏王允的臉說到,“昨日便聽說你們要大聚亭裡村民,怎麼不叫媽媽呢?要不是媽媽問下人的話還不知道你們的大聚是這種。”

兩人聊著聊著很快變走到了操場中間,做在這席位上的基本都是亭長以及幾位里長和亭裡有年長且有名望的人。

眾人看見李氏走過來,老亭長起身帶頭行禮到:“見過主家母。”

李氏見狀趕緊上前扶著老亭長。“趙太公這話折煞小婦了,當初要不是在座各位曾經救濟我還不知道我一家人能不能活到現在呢。太公請坐,大家也坐下吧。”

王允看著眼前的一幕若有所思,在王夫人得寵前,前身家境看來也不太好。不過看李氏眼中的真誠看來以前確實沒少受亭里人們的幫助。emmmmmm,思考了一會兒。“算了,順其自然吧,該使喚的還是得使喚。。。”

在大家閒聊中很快就加了李氏的位置。

兩三個小時過去後,大家砍了兩個羊頭祭拜神明先祖然後就開始大快朵頤了。

王允也沒吃多少,抱著半個大羊腿毫無節操的就開始啃著。“在沒炒菜的情況還是燒烤吃著順口。”想著炒菜,最終王允含淚把手裡的羊腿啃完了。

及至夕陽西下眾人才緩緩離去,最終留下空無一人的操場。

王允本來想騎毛驢回去的,不過因為離家不是太遠他最後還是和李氏一起走了回去。在路上看著眾人一家家其樂融融的王允的眼中又想到了自己在那個永遠不可能回去的地方的父親已經哥哥。在心中默默的問到,“爸爸哥哥,你們還好吧?子欲養而親不待啊!”想著想著王允眼角漸漸的開始變得有些溼潤了。

李氏也發現了他的異樣,再看了看王允的目光。隨後李氏溫柔的把他抱起來,“怎麼,想你父親了?瞧瞧我的麒麟兒這麼要強的人都哭了呢。”說著李氏用她的手抹了抹王允眼角的淚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