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才剛問完,迎面便飛來了一冊書籍砸在他的臉上。細看之下王允發現正是自己的軍校計劃書。

“狗屁,你說你瞧不起那些高談闊論的大臣。現在看來你也只是個高談闊論的傢伙。”

“你說組織學習,建設思想。你可知我大漢現在的情況?國內各地藩王不安分,匈奴長期打草谷,而百越之地的那些土著更是時不時就騷擾子民。

大漢現在最缺的是啥?是兵!你倒好,開口就是把這些士兵撤下來搞個兩年培訓。

麻煩你下次議國事的時候多參考參考下國家情況,除了搞小發明和自己寫些小人書之外也看看大漢。”

劉啟喝了一口茶後接著又說到:“我就納悶了,你的那些商隊一天天的收集天下乃至領邦的訊息你都不看的嗎?虧你還每年砸那麼多錢去搞這個所謂的情報系統。”

聽見劉啟的話王允心中一涼,“呃呃呃,,,這個你都知道啊?”

“廢話,你的人每到一個地方就去了解風土人情,看山看水。一次兩次還不覺得有啥,可是每到一處就做一處的工作早就引起我下面的人的注意了。”

王允汗顏。

“不過你也別擔心,我要收拾你早就收拾你了,再說了沒我許可你以為那些州郡長官會那麼配合你?”

“呃,謝過姑父了。”

“別謝,繼續我們的話題。你一天天的收集那麼多訊息你不看的嗎?我大漢現在什麼樣你不清楚嗎?

你還不會真的以為大漢四海昇平吧?”

劉啟疑惑甚至還有些許難以置信的問到。

此時的王允臉色已經有些燥紅了,繞是他兩千多年後的臉皮遇見這情況也有點臉紅。

至於劉啟所說的那個訊息的收集,讓王允不自覺的又想起自己以前經常做的事。

“收藏從未停止,觀看永不起步。”

腦子裡已經假設好了一萬種自己學習的場景,花一個晚上去找到了不少關於自己想去進修的課程。不過待到間歇性的躊躇滿志過去後又是繼續混吃等死。

看見王允有些許臉紅,劉啟也明白了。這傢伙是真的只會去收集而不去觀看分析的了。

“你呀你,算了我給你說說吧。不過以後你還是多花點時間在這上面吧,別一天天就是研究那些亂七八糟的。我怕你以後在這朝堂上扳手腕扳不過那些老狐狸。”

“我的父親,也就是文帝。他給我留下來了大筆的財富,和一個看起來穩定的大漢!

但是!只是看起來穩定。哪怕我平定了七國之亂,現在的大漢仍舊是內憂外患!”

外患,就給你說說北方的吧:

“這些年來匈奴沒年都對大漢邊境例行騷擾,每一次來後都弄得那裡的百姓苦不堪言。

甚至邊境百姓對大漢怨聲載道,可是我能做的只有和親,將自己的女兒嫁去遙遠的番邦以求國家的安寧。

我不是一個合格的君王,更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當然這只是外在的危機之一,百越之地也是一個大患。”

當然,最讓我不省心的還是內憂。

“內部潛在的危機更是無時不刻的不在醞量,天子沒有尊嚴,豪強地主還有富商生活奢侈淫逸。

有些人奴婢的穿戴甚至超過了朕和皇后,但是很多的農民卻連溫飽都很難做到,你說這樣的國家如何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