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看了眾人的神情也知道自己的步子邁的有點大了,憑他的身份籌辦軍校是小事。不過要是這軍校和軍隊掛上了勾,哪怕他深的劉啟寵信劉啟估計也不會給他好臉色。

畢竟七國之亂彷如昨日,劉啟對於封王的軍隊都嚴加管制,更何況他還只個侯爺。

不過該落實的還是得落實,王允也不含糊。看眾人看的差不多了他緩緩開口問到, “諸位你們覺得我這個想法如何?”

眾人聽見了王允的問話一言不發,司馬相如左看看右看看,最後毅然決然的站了起來。

“公子所想在我看來是極好的,不過如果這個事讓我們大漢商盟去做的話我覺得卻是十分不妥。

軍隊向來都是君家的手中利器,這一來肯定不會讓我們染指,二來軍中重臣無一不是透過浴血拼殺才一步步走向高位。

光靠大家在學校教導些許知識便去軍中擔任高位,想來這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公子這所想在全國各地都要建設,這其中的投資恐怕會是十分巨大。

窮文富武,沒有家世的支援一般能從平民之中脫穎而出的武者更是屈指可數。公子這個想法我認為三年可能不夠,甚至十年也未必辦得到。

當然,這並不是我妄自菲薄,主要牽涉到軍隊,這不是我們商人該去考慮的。

況且現如今大漢四海昇平我覺得這件事大可以放一放。”

說完後司馬相如坐下不語,只是靜靜的看著王允。王允也沒做評價,依舊正襟危坐,彷彿沒聽見司馬相如的話一般。

敢第一個吃螃蟹的都是勇士,隨著司馬相如站出來反對王允,其他的在座的人也都有著些許躍躍欲試。

第二個站起來的是一個老頭,他是農學院的院長。農家傳人,王允當初花了好大勁才從吳地請的他出山。

“老叟也說兩句吧,公子一路走來興實業,重農事,也重商業民生。老叟心中對於公子是佩服的緊,我們在座的各位也都知道公子的雄心抱負。

同時我們也願意跟著公子幹,不過公子這上面所寫老叟卻是覺得公子大可不必這般想。

軍隊是君家利器,向來君家不允許他人染指,而公子這裡所說確是要去設定所謂軍中“政委”去給軍人做思想工作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君家只想擁有一支指哪打哪的軍隊,而軍隊擁有自己的主見這是每一位當朝者都不願看見的。

況且士兵們一般都是聽將軍的,一支軍隊若同時有兩個指揮者這還不亂了套。

當然老叟認為最主要的一點還是這軍改還是需要由陛下去認可,而不是透過我們的學生進入軍中潛移默化之後去慢慢改變。

這不像老叟終日研究作物,只要我和我的弟子們每一季都去用心培育作物就會長好。這軍改對全國的影響那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沒弄好可能我們漢興商盟就走到頭了。”

老頭說完後坐下,而大部分的人也認可的點了點頭。

有反對的聲音自然也會有贊同的聲音,來福本就是王允的家臣,雖然在座的這些人都像王允歸心。

不過在他們的心中可能也只是找一個可以一展自己抱負的平臺,不過在來福的心中卻是有著對王允盲目的信任。

“我覺得兩位所言有些許誇大了,你們所說這些我也明白。不過公子敢提出這個想法心中應該也考慮到了如何去處理,並且一定能夠處理好的。

這些年來我們何曾見過公子走過昏招?我覺得困難就是用來克服的,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做好。”

來福話音未落黃明的父親便站了起來反對,“這項工程我覺得是好的,如果光看前半步設立軍校,培養學子我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做好。在座的各位我也相信大家都有信心做好,可是後半段卻要為大漢軍隊提供武器軍備,甚至要讓大漢的現在計程車兵都要進入我們全國分校進行培訓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一天兩天或許還可以,可是這上面卻寫沒位軍人都至少要進行兩年的培訓時間。並且在這期間無償提供食宿,甚至還有工錢可以領。

大漢幾十萬計程車兵軍官,我們大漢商盟現在的情況真的養不起。

況且,如果來福你是上位,從別人那裡學習出來的軍官你敢用嗎?一個兩個或許還行,可是公子這是想全國普及,你覺得上位者可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嗎?

甚至我敢說如果我們漢興商盟第一天敢打出這種無償為國家奉獻的口號,第二天在座的各位都要被查辦,嚴重點我覺得抄家滅族也不是不可能。

軍校可以建,培養出軍人的愛國愛民思想我也覺得沒什麼大問題。但是這些卻不是我們該去做的,這件事我覺得最好還是透過陛下放到朝中去商議。

我認為我們能做的只有前半部分,也就是為大漢培養軍事人才和更新軍備武器那一部分,甚至生產更新軍備武器我們也要放在全大漢的眼下做,得到陛下或者朝廷許可之後再進行。

這些事我們萬萬不可去私下去做,一個不好就是滅頂之災。

軍隊思想改革和軍隊制度改革那更不是我們可以去插手的,還請公子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