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大鳥止於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第2/3頁)
章節報錯
只是迅速整理下自己的易容,同時收起自己嘻嘻哈哈的神情。
“楚有大鳥,居於宮殿,不飛不鳴。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小子斗膽,不知太傅可否為小子解一解此言。
聽見了王允發問衛綰也停下了他的腳步,王允所言出自《左氏春秋傳》作為儒家經典著作衛綰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注:《左氏春秋傳》又名《左傳》以《春秋》為本,透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看見衛綰果然停下了腳步,王允心中頓時一喜。不過他並沒有表現出來。
衛綰本不想搭理王允的,可是王允所問乃儒家經典。若他對之不聞不問這對於一位儒者來說實在說不過去,當他回頭也看見了王允嚴肅的表情和請教的禮資心中的氣莫名消了些許。
“有言,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kun,一聲)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
威王曰:“這隻鳥不飛則已,一飛就直衝雲霄;不叫則已,一叫就使人驚異。”
“不知槐裡候可曾聽聞?”
衛綰沒有直接回答王允,只是自顧的說著自己的故事,完了再反問王允一句。
王允也沒回答衛綰,只是指了指他身後的黃明、衛青幾人。然後又指了指自己。
“不知太傅認為我等幾人可有沖天之能?”
“二三子已,何足道哉。”(你們幾個又算得了什麼。)
衛綰的回答很不給王允面子,不過卻正中了王允下懷。
“今者,小子同四小兒向太傅請教。太傅貴為太子太傅,自是博學多才,還請勿拒。”說著王允對著衛綰鞠了一躬。
看著王允給自己行了一個大禮,衛綰心中又愛又恨。
他本就對王允沒有太多的偏見,王允的才學他早有所聞。只是王在他眼中一直都是懶懶散散的,他知道王允有才,但是卻不願劉徹沾染了他這些壞品行。所以一直都表現得比較排斥王允,但是說實話,正直的儒家心裡,誰人不愛聰明的孩子。
雖然恨王允頑皮,不過相對於王允浪費自己的才華天賦,這才是他更恨的。或許這才是他更排斥王允的原因。
隨著王允對他行了一禮,頓時他感覺自己心中輕了很多。
“也許,這位大漢的福星只是真的頑皮了些許吧。”莫名的高興,衛綰心中。
而此時王允大庭廣眾的將衛綰的身份說了出來那些一開始嚷嚷著要給這個老頭教訓的年輕老師些心中一緊。
“眼前這人是太子太傅,那個小子同校長走的那麼近,那麼多特權。。。眼前這個太子太傅好像還有點寵愛那傢伙。。。”
大部分的人好像瞬間想到了什麼,眾人大吸一口冷氣。不過隨之而來的就是驚喜,“自己居然教過太子?這以後出去吹著多有面子啊?”
而那些體罰過劉徹的“體育老師”此時一臉黑,“我還罰過太子,這會不會被算賬啊?”
幾人抬頭看了看王允的背影,好像在給自己打氣一般。“校長應該,,,可能,,,大概,,,也許,,,會,,,保我們的,,,吧。。。”
衛綰再次將手中的配件遞給小廝。
“不知槐裡候想向我請教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