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綰也沒反客為主,只是很低調的帶著劉徹快步走到末座。那些老師些見狀也沒有人多嘴。

劉徹的身份他們都知道不簡單,雖然不是很確定,不過聰明的人卻猜到了些什麼。如若說劉徹是田家的人打死他們都不信,王允和田家不和他們也聽見一些風聲。

以前田家對王家的欺辱稍微有心打聽一下便知道,連王母李氏的親哥哥的兒子來到槐裡學校都只能住校。但是這位所謂“田徹”卻每日同王允一起回到王府休息,每日王允那怕公社有事來不了也要安排旺財親自把他送到學校。

其中的寵愛可見一斑,再加上這位老者先前找王允的幾位老師說了王允是陪這位老者才拖延的。再加上這位老者按照他自己所說他只是這位“田徹”公子的老師。

能讓他們如此得寵的侯爺都如此這般對待的,肯定不可能是那個所謂的田家了。除了那個“皇家”,他們想不到有誰有這樣的面子。不過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沒有人揭穿,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想法,他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坐在第一排的王允看了看自己腳邊的小墩子,王允嘴角微揚。這個小墩子陪了他幾年,以前的他太矮,每次開會總要用這個小墩子墊著下面的人才能看的到他的腰身。不過現在已經不需要了,但是王允卻一直都沒有將它丟掉,他不提,自然沒人敢丟。

“去吧,這就是今天的開會主題。”

王允將手中的紙遞給司馬相如,對著他說到。

司馬相如看了看,點點頭走上去在黑板上寫到:“教師的使命是什麼”

一直這些主題都是文字都是司馬相如在寫,王允已經寫了三四年的黑板字了,他的黑板字自然不差,不過因為身高問題一直都是司馬相如在代筆。不然寫個字展下小墩子影響還真不好。

寫完字後司馬相如轉身,“老師的使命是什麼。這,是我們今天的大會主題。”

“昔仲尼,師項橐(tou,二聲),古聖賢,尚勤學。”

三字經王允早就加入了學生們的啟蒙課程,雖不完善,不過也足矣。

“三人行必有我師,可是師是什麼我們又是否思考過?師又為什麼被稱為師?我想校長今天開這個會的問題是想讓我們更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定位吧,因為在座的各位都是老師。”

此時後排傳來劉徹的低語“我可不是......”

不過他說的很小聲,甚至旁邊的衛綰都沒有聽見。

“作為這個問題的提出者,我想校長應該有很多的話要說。下面我們掌聲有請校長上臺講話。”

“啪啪啪,啪啪啪,。。。。。。”

其實幾年前的校會不是這樣的,不過因為王允總覺得平平淡淡的議論總覺得沒什麼意思。漸漸的,在他私底下找司馬相如“溝通”了幾次後漸漸的現在的校會就發展成了這樣。

“我這麼牛逼的人,那必須得有配得上我的儀式才對嘛。”這是王允心底的話。

注①“當下老師的使命是什麼?長久以來,一些人認為老師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這種觀點是否有偏差?老師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便開始今天的大會吧。”

“這是我的一些想法,下面我就給大家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我認為教師的使命不斷變化,不變的是教師始終須對人一生負責任。”

“今天老師的使命就是使學生能夠適應這個變化的時代,活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實現他自己的人生價值,以及對這個社稷盡一個民眾的責任。

每一代的老師都會面對一個時代,但老師使命也有一些不變的內容,那就是教師的事業始終是對人的一生負責任的一個事業。

孔子為什麼會說因材施教,言傳身教。因為教導學生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你給學生的東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是促進了他的發展還是阻礙了他的發展,老師要經常自問。儘管學生不完全被老師所左右,但老師的教育會成為一種力量,可引導人前進和向上。

一個老師有可能對兒童、少年,對某一個人的發展變化留下深刻影響,讓他在每一個前進的重要的時刻會想到這位老師。這樣的老師,就是在真實的意義上成了一位老師,而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傳遞者,技能的教學者。”

“其次,教育的魅力,應從創造中去尋找。”

長久以來,人們對老師認識上的一個偏差,就出在不把老師看作創造者,僅僅把他當作知識傳遞者。他的任務被認為就是教識字、讀書、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