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玻璃與鏡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聽見王允鬆口後劉徹高興極了,“好的好的,我一定不說話。”
王允沒有理他,只是伸出自己的右手做了個禮“太傅,請。”
衛綰回了一禮“槐裡候,請。”
不一會兒幾人走到了“報告廳”。
這個報告廳是近兩年重新翻建的,隨著學校的設施完善報告廳自然也要提高檔次了。
進門便是一張全身鏡給老師整理儀容,而後屋內十幾排的暗色長桌,幾百張軟皮靠椅。屋內到不說金碧輝煌,不過因為窗戶足夠大,並且全是玻璃鑲嵌採光卻是十分良好。再加上全都有瓷粉粉刷,屋內給衛綰一種宛如在屋外的感覺
或許放在現代不值一提,不過卻是驚呆了衛綰。“不說屋內的,單是門口那面全身鏡想來就價值不菲吧。”衛綰這樣想著。
衛綰沒有直接走進報告廳,而是拉著劉徹向著窗邊走去摸了摸玻璃,然後開口問到劉徹。“太子殿下這是什麼?”
王允見狀也沒有阻止,只是看著。
劉徹聽見衛綰問他,他悄悄看了一眼王允。只見王允對著他點了點頭。
“玻璃啊,允哥兒一個廠做的,這個簡單加工一下就可以做成鏡子。不過怎麼做我卻不知道,不過聽允哥兒說好像也不是太難。他的高中課程好像就有教學生製作。”
“什麼?這種東西的製作方法他免費教?”
“嗯?”劉徹有些疑惑,他不知道衛綰為何反應這麼大。不過他還是解釋了下,“並不是免費教,上高中要交學費的。小學初中倒是免費,不過高中卻是要交學費的,並且上完高中的基本都是在允哥兒的各個廠任職。”
“那學費多少?”
衛綰有著些許激動。他是大儒,現在又官居高位,自然對錢財不是太感興趣。不過如果有機會為自己的子孫謀一份賺錢的路子也不是不可。
衛綰自己膝下也有幾個不成器的孫輩,如果送一兩個來這裡學習,讓他們自己學一門手藝,他們自己未來也算有個出處。
玻璃衛綰不怎麼了解,不過鏡子他卻是知道的,甚至他的家中也有劉啟賞賜的幾面鏡子。不過從劉啟口中得知鏡子製作十分不易,甚至長安街上的鏡子最小的都是價值十金,貴的甚至高達幾百金。雖然貴,但是卻長期供不應求。
而這一間所謂的“報告廳”進門處卻安這一面全身鏡,卻用瞭如此之多的玻璃。
“高中學費啊?好像也不貴,幾貫錢一個學期。當然,如果家中沒錢的也可以寫借條,以後自己賺錢了後在慢慢歸還。不過你在讀書期間借的錢沒有利息,當你畢業了以後就開始有利息了。”
彷彿想到了什麼,接著劉徹又開口到,“不過這些都是針對槐裡的學生的,如果其他郡縣的孩子想來槐裡就學的話從小學就要交學費。而且想讀高中只能從小學一步步的讀上去,期間還有考試什麼的,考過了才能升學。”
“反正規矩蠻多的,不過我很厲害,兩個多月就從一年級升到了五年級。我問我為什麼不用交學費,允哥兒說我是超級關係戶,所以也沒叫我交學費。”
衛綰聽著劉徹的話,低著頭在思考。隨即他突然又想起來了什麼,轉身抬頭向著後方的教學樓看去,每一棟教學樓窗上所鑲嵌的好像全是玻璃!
瞳孔一縮,所謂人老成精。結合劉徹剛才的話他彷彿明白了什麼。
“這槐裡候做生意可真是厲害呢!明明在他製作起來不過隨手之作,不過卻是控制住產量吊著各個豪強鉅富的胃口。”
心中彷彿做了什麼決定,衛綰又拉著劉徹走到了王允的身前。
儒家之人隨修中庸之道,不過做事起來卻是不含糊。做了什麼決定也不會再猶豫,否則也不會有“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對於心中認定的仁義儒者從來不會在乎自己的生命,當斷即斷。既然想送自己的孫輩求學,衛綰自然也不會扭捏。
“槐裡候,我家中也有幾個不成器的子孫,不知可否送來這裡學習?”
王允微笑,“太傅開口,自然無不可。”
“如此那就謝過了。”
說完後幾人心照不宣的向著報告廳內走去,王允猜到了衛綰所思所想,不過他也不在乎。“等你的子孫給我從小學撐到畢業我都要準備去征服匈奴大海去了,這點生財小計,,,信手捏來!”
能用這個以後爛大街的活計換一個朝中重臣的人情其實還挺賺。
當然,如果王允知道衛綰說的不成器子孫並不是他的謙詞。而是真的不成器,王允一定會臉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