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培養基礎人才,擇優培養專業人才,重點培養精英人才。這些就是他現在的教學模式。不求人人如龍,但求人人可用。

因為三年級的知識和二年級差不多,自然攔不住劉徹的腳步。只用了不到一週劉徹便又向王允提出了升學申請,考核一般後劉徹成功晉級。

因為四年級的課程加入了一些辭賦以及音律之類的教程,算學也加入了乘除相比於前三年科目較多。不過劉徹也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二十天後成功升到五年級。

而他的成績也是各個年級的老師有目共睹的,大家也沒有什麼閒言碎語。因此他也被譽為槐裡小學有史以來最聰明的一個學生。

至於王允,不好意思,人家直接是校長起步。•́ω•̀¿¿¿

看了一下五年級的課程,正在劉徹意氣風發準備花個二十來天去讀讀所謂初中的時候衛綰卻來了!

其實在劉徹剛來槐裡的時候衛綰就想同行的,不過劉啟那會兒朝中事物太多便將他留在了長安。等到了解到劉徹在槐裡已經入學,沒有到處瘋玩的時候內心更是踏實了不少。

隨著劉徹在槐裡的訊息不斷傳到他的耳朵裡他更是放心了,雖然劉啟對這些新學不是太懂。但是他卻深深的明白這些新學的妙用,王允這些年的發家之路他是看在眼裡的。

那些奇妙的阿拉伯數字以及他們的運算之簡便他看了也覺得新奇,還有26字母教導人識字的速度他也覺得驚歎。

甚至連將劉徹送去槐裡也是他經過深思熟慮的,好在王允並沒有叫他失望。

現在的大漢在他的眼中宛如一潭死水,她需要一股新興的力量來攪動她,給予她新鮮的活力。

但是劉啟卻明白自己不行了,七國之亂已經耗去了自己太多的精力。再加上這些年來自己的病癒發嚴重,時常他都會感到力不從心。

現在的他只想為劉徹掃去所有的障礙,他知道自己這個兒子是一個好動的主。直到現在他都還記得當初南宮被送去匈奴時他眼中那仇恨的眼光。

為了劉徹能安安穩穩的坐上皇位,他除去了自己的大兒子劉榮,今天周亞夫也把兵權全部都上交了。

站在自己的宮門外,遠遠的劉啟向著梁王的封地位置看去。現在朝中上上下下那些有權勢的,有主見的基本他都已經清理乾淨了。

甚至各地的豪強貴族也都比較安靜,唯一他不放心的就是自己這個一奶同胞的弟弟了。

“希望你能安安心心的做個逍遙王爺吧。”口中暱喃過後,劉啟抬頭看了看天上的星星,而後轉身回到了自己的寢宮。

劉啟對劉徹充滿了期盼,他希望自己這個兒子能完成自己橫掃漠北的願望,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真正意義上的打擊到這些豪強貴族。

所以衛綰多次向他提及要去槐裡找劉徹都被他給拒絕了,有時候說是對劉徹懲罰,有時候說是朝中需要他。不過這些都阻攔不了衛綰去槐裡的決心,或許這就是大儒的固執。

最終在衛綰提出辭官歸隱重語下劉啟才不得不同意,當然韓嫣作為太子侍讀也跟著隨行。

劉徹正在教室中坐著,講臺上的不是別人正是王允。一般畢業班的學業都是王允在負責,當然是他無事的時候。

主要是給孩子們查缺補漏,另一方面他也好藉此瞭解一下這些孩子的喜好。同時王允也好稍加引導,畢竟每個學生入學時和畢業時他們的想法不一樣。

有的可能就是想學點運算識字後謀份差事,有的隨著學識的積累漸漸地想學習更多。想做官,想去經營什麼的都在變。

“只有一個半學期你們就要畢業了,你們當中有的人可以選擇去中學深造,也可以選擇去職校學習一項技能,或者就此畢業做個賬房也行。

不過我想告訴你們的是,人生的道路很漫長。”

我聽過這樣一句話: “有些鳥來到世間就是為了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不是躲箭雨來的。如果沒被幹掉,就就繼續彪悍囂張下去;如果被幹掉了,就認了。”

其實這段話送給你們蠻合適的,未來是每個人都要選擇的,迷茫肯定會有,但我還是希望每個人都儘可能的從心,因為只有你真正喜歡的東西,你才能堅持下去。

不過請你們永遠記住三點:

1,多讀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我們精神的糧食,我不想從我學校裡面走出去的全是些只知道賺錢精神卻是空虛的人。

2、多參與實踐,實踐永遠是進步必不可少的一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遇上不會的放手去做,錯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永遠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3、要成熟,不要圓滑世故;要天真純樸,不要幼稚。

王允其實一般上課話並不多,不過衛綰在學校門口大鬧的事剛才門衛已經傳給他了。他不知道劉徹能否還能在繼續在學校裡讀書,所以即興發揮給劉徹又上了一堂思想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