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分享:“記得每次在玩與增長自我之前思考一番,是要學?還是要玩?請每次都思考,無關對錯。”

公元前155年四月二十二日,薄太皇太后與世長辭。歲月不會為誰停留,這位藉著“閨蜜”僅與漢高祖有過一夜雲雨便有幸生下漢文帝劉恆的的女人生命也走到了終結。劉邦他們老一輩的時代也正式完結。

幾日後,為悼太皇太后,景帝大赦天下。五月改稅租減半,七月改刑法,刑法減輕。

時朝野上下,鄉間野外無不稱頌汗景帝劉啟功德。

與此同時王允的規劃也在行動中。

五月,春耕結束以後槐裡大量的白鹽開始走向大漢各地,隨著皇宮典籍的摘錄完結,他的紙張也隨著白鹽走向人們眼中。

並且他也如願以償的吃上了自己一直想吃的菜油了,自己當初種的十八頃油菜很給力,足足給他生產了幾百石的油菜籽。

王允的酒樓也開始營業,桌椅、鐵製炊具等陸陸續續的開始面向市場。當然這裡的市場也只是槐裡周圍的郡縣以及長安周圍,畢竟長安的富饒是值得他們下苦功夫的。

酒樓因為炒菜技術以及味精的加入使得食物十分美味。雖然裡面的菜餚價錢昂貴,但酒樓還是生意火爆,每日的食客絡繹不絕。最終還因為實在是客戶量太大,因為長期排不上隊很多人都要求多開幾家。最後出於客戶需求,光是酒樓在長安又多開了三家。

不過桌椅這些並不是那麼好賣,倒是鐵鍋以及菜刀等等只要投入市場立刻就被搶購一空。

沒辦法,大家都習慣了跪坐沒人對王允的桌椅怎麼買賬。對此王允也不著急,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當人們發現了桌椅的方便之處終究會賣出去的。

並且他現在已經有了一個穩定的銷售渠道了,自從給竇太后、劉啟以及王娡三人各送了一套桌椅以後。劉啟體驗了這東西確實不錯自己寫字辦公都變得方便了很多,便向王允買了幾百套送給了有資格參與朝議的大臣。而景二他們的製作速度也勉強只供得上這些,對於店鋪的生意慘淡他並不在意。

當然了,劉啟送給大臣們的只有辦公桌。而他自己則有用膳的八仙桌以及靠椅等等,竇太后他們則相較他多了個梳妝桌。

高爐鍊鐵現階段還算不錯,每爐可以產個四五噸的樣子。雖然遠不及後世一爐就是幾千噸,但是已經讓趙忠等人大吃一驚了。不過王允對此並不滿意,按照他的估算二十多米高的爐一次應該也能產十多噸吧。

仔細思考了一下原因,想來應該是礦石的問題。想著想著他的腦子裡面不自覺的想到了司馬相如。

如果要問為什麼的話,四川的冶鐵大王好像就是司馬相如的未來岳父吧。那首流芳百世的《鳳求凰》可是司馬相如勾搭人家卓文君的產物呢。

蜀郡臨邛(qiong,二聲)(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自古以來就是冶鐵之鄉。王允記得自己好像看過這樣一則紀錄片,片中的人為此還搞了個復古的古法冶鐵作為第三產業。

敲定了一下,等到自己在積累些錢財便動身去臨邛。在此之前可以先叫自己的那些“學生”先在臨邛發展一下。

也是五月,當舉國上下都在感嘆曲轅犁的功效神奇之時,一場災難從泥土中悄然而至。山東地區鬧蝗災,民不聊生。

這訊息也傳到了王允耳中,不過對此他也沒有辦法。自己對山東鞭長莫及,自己也是人微言輕搖了搖頭他便將這事放在了腦後。倒不是他鐵石心腸,只是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

長安地區也出現了小股蝗災,雖然也有些許損失但也在國家的承受範圍內。

而蝗災出現的時候槐裡的民眾卻是人人都感到害怕,畢竟王允說過。如果收成如果比去年好他就收的少,如果收成不好他就抽成比去年多。

原本在肥料和翻耕技術的種植下糧食的產物比往年好的多,不過蝗災卻把他們搞得人心惶惶。正當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王允的“化肥廠”卻推出了一種名叫“波爾多液”的藍色液體,說將這東西灑在糧食上蝗蟲便不會禍害莊稼了。

它是由硫酸銅、熟石灰和水按照1:1:100的量配製而成的天藍色液體。隨著王允的課程傳授,五到十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接觸一些化學物品了,不過王允並沒有告訴他們其中的化學原理。

聽不懂?沒關係,我不需要你們懂,我只需要你們會用就行。

當然,理論知識上虧欠了他們王允則在實踐上“彌補”了他們。為了這幫“學生”,王允還專門為他建了一個化學廠,當中每天都進行著各種各樣的化學實驗。波爾多液正是這個化學廠的產物。

倒不是王允有多好心,只是這些製造工藝他們必須親手去實踐否則的話把他們放養的時候怕出大問題。

同樣的,這些學生也終日在其他的幾個廠轉悠,熟悉每個廠的生產流程等等。

轉眼之間已經到九月了,這是每一年的年尾,(漢代十月為月首,)也是豐收的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