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世上只有媽媽好(第1/2頁)
章節報錯
今日分享:《音樂之聲》很經典的一部電影。
劉啟看著手裡的文書感到好笑又欣慰。
“這些都是真的?”
“陛下上面所述定然是真的無疑,十二一直關注著槐裡侯的一舉一動。”一個在劉啟寢宮的陰影出傳出這樣一句回答。
“也不知道是誰給這小子的自信,二十歲就想給我打理天下。還有這個強漢之說,居然認為百來個孩子可以強我大漢。”
劉啟雖然嘴裡雖然有些許輕視,不過他的神情卻是十分開心的。
“讓十二就呆在他的身邊吧,保護好他即可。以後如果他沒有什麼異心的話也不用再聯絡宮中了。”
“諾”
王允此時正在給學校裡的學生上著課,而現在在他黑板上書寫的則是後世的拼音。雖然昨天這些小屁孩給他的印象不是太好,但是他還是認真的教導著他們。
王允所教的也是現代的簡體字!漢代的小纂他覺得太過麻煩,他需要的是效率。至於孩子們的小纂他也沒放過,其他的老師教導他們的就是小纂。
早上他給五到十歲的孩子教導簡體字和數學,至於化學,物理什麼的她想過幾年等這些孩子掌握了起碼一元二次方程之後再進行教導。
至於課本也是他前幾個月便已經寫好了的,在教導亭裡的人活字印刷術後課本也早早的便準備好了。
王允給自己一天安排了六節課,早上四節給小孩子們教導語文和數學。下午分別教導五到十歲的孩子現代製作工藝以及十五歲以上的孩子記賬算術之法。因為考慮到小孩子注意力集中精力時間很短,所以給他們少時多課,但是十多歲的這些孩子他便沒有那麼多顧慮了。
“反正這些都不是親生的,嗯,對。”
其他的老師則只教導他們識字,有時候司馬相如也教導他們辭賦,李自成和田豐則也有關於陰陽家和農家的課程。不過主流暫時也只是識字課。
奇怪的是早上除了王允的課其他人都沒有開課,因為他們都在這裡學習王允的學問。當然只是老師,那些十多歲的孩子則沒有這個機會。
王允也曾要求他們趁著這個時間多去教導這些孩子,但是沒人願意去,就是死皮賴臉的呆在這裡聽王允的學問。
好在也不是全是無用功,司馬相如觸類旁通的開始將這些拼音運用在小纂之上。如此一來孩子們學習小纂字型的速度也快了起來。
就這樣教學了一個月後那些十五歲的青年已經差不多都掌握了王允所教導的知識了。主要他們學的並不是太多,只有一些簡單的加減乘除,再加上拼音的神奇功效差不多那些常用的字他們也都記住了。
三月中旬,王允召集了自己所有食戶說得上話的人。里長,亭長,鄉長乃至三老基本全部都已經到位。
三百多人聚集在學校的操場上,原本是在學校的會議教學廳的。不過人數實在太多沒有辦法,最後不得不在操場上來開會。不過好在今天是學校定的週末,學校也沒有什麼學生還算清淨。
眾人圍著王允坐了一個圈。
“這些天我已經將鄉里走了個遍了,附近的很多山河我都去看過了。”王允開口了。
眾人聚精會神的聽著,沒有一個人敢出聲打擾。因為他們在來之前已經得到訊息,侯爺已經對鄉里的開發有了安排了。雖然大家不明白這個開發是什麼意思,但是大概也猜出來了差不多就是蓋亭的建設。他們早就對蓋亭人的富裕生活嚮往已久了,不過自己的主家一直不發話他們也不敢多問。鄉里拜託三老和鄉長前來詢問的時候,侯爺總是說自己要看一下鄉里才能準備建設。不過好在王允每教書五天便會下到鄉里去看看,這也是眾人也一直沒有多糾纏王允的原因之一。
“其中在三個鄉里我發現西鄉那裡有三處地點可以煮鹽,同時黃鄉那裡也有著很多石灰石同時黏土也十分適合燒製磚瓦,當然最主要的是哪裡的石炭十分豐富。當然我最看好的還是北鄉一代,我們槐裡冶鐵的礦石都是從那一代採集,在哪裡我們可以建一個巨大的冶鐵廠。不同意傳統的的冶煉方法,不過我買個關子,以後的北鄉一定會是我們槐裡的驕傲。”
“趙忠,叫大家都起來和大家認識一下。”王允對趙忠說到。
很快便有二十多個人站了起來。
“這些都是我們蓋亭煮鹽和燒製磚瓦水泥的好手,其中的流程和一些細節他們都是知道的,接下來他們會和你們去建煮鹽廠和磚瓦廠。至於北鄉一代我會自己去指導建設。”
說到這裡他扭過頭問到趙忠。“我叫你們運去鐵礦山的磚瓦水泥都運到了吧?”
“公子放心吧,早就準備好了。”
“嗯。”
“當然你們也不用擔心,同蓋亭一般。你們為我做事我依舊會發你們的工錢。”
“接下來我們說一下農耕的問題,想必你們進蓋亭也看見了村口油菜的張勢好過以前不知多少。那些就是我叫趙亭長叫你們堆肥的產物製造的,今年你們都用那個種植糧食的話來年一定是個豐收年。同樣的,今年我也免你們一年租子。但是前提是要比去年的收成還要好才行。”
王允清脆的童音不大,但是敲擊在眾人的心中時使得他們內心十分的安寧。
“另外,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
“想來你們也看見這些天在山上長著小麥了吧?”
眾人“???”
“寒冬才過哪來的小麥?”
不過還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一位比較年長的老人扶著柺杖顫顫巍巍的站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