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在前往河東路上的溫良,摸了摸懷裡的路引和介紹信,多少還是感覺有些不可思議。

要知道,在他的計劃裡,用一個月的時間獲得董雅的信任,能趕上董卓被派去對抗黃巾軍,就已經不錯了,沒想到能如此輕易的獲得董雅的信任。

而且,臨走前,董雅還為溫良等人將馬匹都換成了更適合長途奔襲的戰馬。

錢到沒有送,對於那些山裡的匪徒是什麼背景,有多少錢,董雅多少還是瞭解一些的,也知道溫良等人大概是不缺錢的。

只換裝備不換馬,也不是因為溫良沒錢,實在是一般情況下,沒有過硬的關係,沒有人敢賣給溫良戰馬。

糜嵐的那塊玉牌,要是拿出來倒是可以在糜家的店鋪裡買到戰馬。

只不過,人情這東西講究有來有往,在沒辦法幫上糜家的情況下,貿然的把這個人情用了,那他和糜嵐的地位,就不那麼平等了。

再說,一千里的路程,戰馬和普通馬匹的差距其實也不是那麼明顯,溫良也就沒有換馬。

然而,從臨洮到河東,這一段路,跑的溫良有些懷疑人生……

換了馬之後,溫良一行人每天前進的路程達到了500裡。

然而,即便如此,當溫良看到河東郡郡城大門的時候,距離他從臨洮出發,也過去了15天,跑了近8000裡的路。

此時的溫良,感覺屁股都不是他自己的了。

幸運的是,從領主論壇裡,溫良確定,黃巾起義並沒有爆發。

這也證明了,這個世界的歷史是可以更改的,而且已經有人做到了。

因為在歷史上,黃巾起義是在二月上旬,最晚也是在二月中旬,因為弟子告密,馬元義被抓而爆發的。

而現在的時間,已經到了2月23日,二月下旬。

顯然,當初告密的那個弟子,可能已經被人提前收拾掉了。

沒有這個意外,那這個世界的黃巾起義,或許會按照張角的計劃,在三月五日爆發了。

這也引起了溫良的重視。

因為這件事說明,已經有領主投入了黃巾陣營的懷抱。

哪怕並沒有成功取得黃巾陣營高層的信任,但起碼已經用實際的行動證明,目前他們是站在黃巾一方的。

歷史上,黃巾起義失敗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因為主要領導人都是泥腿子出身,沒受過什麼文化教育。

一群人,有勇無謀,各自為戰,絲毫不懂得配合,最後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就連他們領頭的張角,文化程度同樣不高,能拉攏起這麼一支起義隊伍,靠的是他自己的天賦異稟,以及天時地利人和。

試想一下,但凡知道任何一點歷史知識當做參考,也幹不出在起義的初期,就把起義的訊號寫在縣衙或者郡府的大門上這種事。

好麼,起義的信徒們得沒得到訊息不確定,當地的官府肯定是已經知道了。

然而,有了從後世社會穿越而來領主們的加入,黃巾軍真的還會像當初那樣輕易被漢朝官軍鎮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