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有些沒面子了啊。

一個混的並不怎麼樣的下屬,讓自家優秀的後背來投奔自己。

但是混的更好的自己,只能提供一個住的地方,這怎麼能行?

從軍倒是一個好辦法,但周圍也沒有什麼敵人讓溫良等人發揮啊。

面子又不能丟,想了想,也就只能把溫良等人推薦去自己的二兒子董卓那裡了。

而且這幾個人如果真的爭氣的話,自己這個當爹的也是幫上了自己的兒子,不算父憑子貴。

“幾位的能力,我是清楚的,不過我擔心在我這你們沒有發揮的空間啊,不如我推薦你們去我二兒子董卓那裡任職吧,你們的才能也可以發揮出來。”

……

董雅的話,把溫良整不會了。

雖說這是溫良的最終目的吧,但你就這麼相信我們了,不試探一下?

溫良都做好了帶著溫二等五人,去剿滅一個小的羌族部落當做敲門磚了。

其實,這是溫良對當時的情況不瞭解了。

在溫良看來,今年年底的時候,西羌還聲勢浩大的造了漢朝的反,那麼現在的西羌,怎麼也有不臣的苗頭了啊。

然而,現實中的西羌,自從被漢朝橫插一腿,斷絕了和東羌以及匈奴的聯絡之後,開始了大範圍的羌漢混居的生活。

然而,等待他們的是住最差的房子,耕最貧瘠的地,幹最苦的活,交最多的稅,打最難的仗,領最少的功,妥妥一個遠嫁外地的受氣小媳婦樣子。

不說躲著漢人走吧,但也差不多。

再加上董卓在當地羌族人中的聲望,臨洮附近的羌人,其實是最安分的那一批,怎麼會有羌人馬匪給溫良展示實力。

溫良的猶豫,讓董雅誤會成了對他安排的不信任,不過年輕氣盛嘛,董雅也不在意。反而是再次開口,介紹了一下他那正任職河東太守的二兒子。

言語中,當然沒少誇董卓。

見董雅誤會了,溫良索性也沒過多的解釋,反正結果是對的,便直接道謝。

見溫良同意了,董雅也沒多說,揮手指派府裡的管家,去縣衙那又求了一份去河東的路引。

董雅自己也寫了一封‘介紹信’,交給了溫良,信裡大力誇讚了溫良等人這一路上的剿匪功績,拜託董卓照顧一下。

隨後邀請他們在董府休息一晚上,第二天再出發。

因為溫良今天拜訪的名義是剛到臨洮找到董府,對於董雅安排他們休息一晚並沒有拒絕。

第二天一早,溫良等人便拿著新的路引和介紹信,順著官道前往河東郡城。

然而,溫良不知道的是,昨天晚上,董雅已經寫了一封信,讓人快馬給董卓送了過去。

董雅這個人,怎麼說也是當過縣尉的,也稱得上一方豪強,見識還是有的,不然也培養不出來董卓這樣的兒子。

董雅即想證明自己寶刀未老,又擔心給董卓添麻煩,讓董卓難做。

所以在這份信裡,說明了這只是一箇舊部的兒子,適當的照拂就行,真有那份實力就多提拔一下,但也不要壞了他那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