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設立郡縣。

將那些老世族的封地,收回為國有。

大貴族們僅僅只是保留爵位、俸祿和一小部分特權。

將老世族封地自己搞稅賦的權力,也收到了國府的手中。

重新丈量土地,開阡陌交通,讓整個秦國的賦稅執行同一個標準。

也首次在當時的秦國境內,做到了統一度量衡。

使得縣裡的稅收,能夠直接轉變成為秦國的國力。

而不再是變成那些老世族的家底。

剝奪了老世族自己組建私軍的權力,將秦國的軍隊也從聯軍形式,變成了真正的正規軍隊。

雖然在武器裝備上,秦國軍隊和六國軍隊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差距。

但是在組織度上,則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真正讓秦國以一國之力,去面對山東那些沒有經過變法的舊制國家。

到了秦惠文王,乃至之後的秦昭襄王和秦王政。

以上令下達的正規軍隊,去打山東六國那些名義上是國家軍隊,但其實根子上還是一大堆貴族的聯軍,自然是無往而不利的。

然而,商鞅的變法,雖然是將那些老世族的特權剝奪。

並且設立了郡縣。

但是受限於實際情況,縣以下的治理還是靠鄉紳毫桀和一些小世族的自治。

這些鄉紳毫桀,在秦國境內對國府的統治,其實構不成什麼嚴重威脅。

所以便沒有引起商鞅的重視。

亦或是商鞅還有後面的三期、四期變法的構想。

但還沒有來得及實施和推行,秦孝公便英年早逝。

沒有了秦孝公支援的商鞅,則很快被老世族們聯手覆滅。

饒是商鞅這樣的手段和雄心,面對老世族的時候,也是選擇了十年蟄伏。

就這還最終落得個五馬分屍的下場。

嬴扶蘇並不認為自己能夠比商鞅更加高明。

於是也便聽進去了馮職所說,應該從長計議,一步一步來的建議。

商鞅的變法,在秦國還沒有統一六國的時候。

讓秦國能夠快速強大,並且以一國之力對抗六國。

但是統一六國之後的秦國,其實真正算起來,反而在很多方面不如統一之前。

六國雖滅,但是六國的舊世族卻是沒法被根除的勢力。

例如項梁和項羽,張耳和陳餘這些人。

他們雖然表面上歸順秦國,但是實際上在自己地盤上的影響力卻非常大。

秦國朝廷,其實權威性是遠遠不夠的。

也正是如此,秦始皇和二世胡亥,才一次又一次的東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