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要是天下人人都會讀書識字,都有了自己的主張。隨便抓出來幾個,就能夠有自己治國平天下的見識。他們還能優越於天下嗎?”

嬴扶蘇心中將這些諸子百家,已經看待成了武林中的各個門派。

自己開山收徒,教習的都是自己家的那一點東西。

本身就有先入為主的思維養成。

再加上各門派之間爭名奪利,所以就有了門派之爭。

誰也不服誰。

但是麼……

你見過武術學校的學生,去推崇誰家武功能夠獨霸武林嗎?

早上打少林拳熱身,中午練習的是散打、泰拳和跆拳道,晚上打打太極修身養性。

什麼八極、詠春、十二路譚腿,都有所涉獵。

他們便只會追求實用價值,而不會再沉浸在道統之爭裡面。

武術學校的學生,才更能理解葉師傅的那句話:“功夫沒有好壞,得分人。”

嬴扶蘇說道:“至於馮大人說那些擁護秦法的大臣,法家為何就不能有仁政呢?”

“不過,馮大人說常人學不過來,扶蘇是同意的。所以咱們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先教習一些基礎實用的技能。”

馮職一怔,默默無言。

長公子說的話,太過於駭人聽聞,馮職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做答。

嬴扶蘇卻話鋒一轉,不再糾結於哪家學說的問題。

只是說道:“也不是現在就要讓那些小兒,分出一個道統來。開設學校,讓未滿十四歲的小兒,都學習秦法、農學、水利、工匠、算數。教一些出來就能夠用得上的東西。這些實用的東西,可以給上郡培養出來一大批各種各樣的人才。”

“這些小兒長大之後,也並不是都要去當官的。他們回到家裡,治田也可以,當工匠謀生也可以。這樣提高全民的基礎素質,天下才能夠大治。”

嬴扶蘇並沒有想效仿後世的各門學科,有些東西,是沒法一蹴而就的。

先期,還是做一些類似技校之類的學校。

教習一些實用的東西。

其他學科,可以循序漸進。

聽到這裡,馮職倒是心裡一鬆。

聽懂了嬴扶蘇開設學校的全部意思。

但保險起見,卻還是向嬴扶蘇問道:“長公子,這開設學堂就需要有先生教課。這先生……卻不知道該怎麼請?”

嬴扶蘇道:“從各行各業,請一些從業人員去授課。教得好的,可以賜給爵位。”

這麼一說,馮職立刻明白過來。

請好的鐵匠,教一些冶鐵的技巧;

請農學之士,教一些防治蟲害和增產的知識;

請秦國官吏,教庶民黔首知法懂法;

請好的水工,教一些興修水利的道理。

並不一定要求受教育者學得特別深奧,主要是給老百姓們開智。

就好像小學、初中、高中一樣,那麼多的學科。

並不是要你在小學初中的時候,就將每一門學科學到博士水平。

而是培養一種基礎的素質,給你無數條路可以去選擇。

嬴扶蘇嘆了口氣,幽幽說道:“秦國自商鞅變法到現在,一二百年了。庶民百姓往上的上升渠道,僅僅只是打通了一條軍功爵制。對於強國強兵,是有益處的。但是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卻並沒有實質性的帶動。科技沒有進步,文化也沒有進步,興修水利還是靠韓人鄭國,冶鐵技術的發展也非常的緩慢。這麼閉門造車,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