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咸陽】(第1/3頁)
章節報錯
秦國,內史郡。
國都咸陽。
咸陽,是一個十分年輕的國都。
孝公變法之後,為了進一步削弱老世族對秦國朝堂的影響力和控制。
擊敗了魏軍,攜戰勝之威的商鞅。
將秦國國都,從櫟陽遷到了咸陽。
遷都咸陽之後,大權獨攬的商鞅便開始著手,大刀闊斧地在秦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制。
那是往上數千年以來,都沒有人敢動敢想的深度改革。
夏商周時期的井田制,被徹底推翻。
秦國的田間,變成了阡陌交通。
良田不再是老世族和國民的專有之物,尋常庶民、賤民,也有了自己的田地。
只需要每年按照收成,上繳十分之一作為賦稅。
遇到國府徵兵,出家中男丁入軍參戰。
一家人便可以安安心心地耕種和生活。
甚至耕戰,還能立功,還能被拜爵,被賞賜更多的田宅和奴隸。
這在六國,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六國的良田,都屬於老世族和一部分被授予土地的國民。
所以那個時候的國民,是指被授予土地的民。
有了土地,你才有民籍,才真正屬於這個國。
而沒有土地的‘人民’、‘庶民’,經常也被代指奴隸,甚至是可以在市集上進行買賣和交換的。
庶民是很難擁有自己的田地的。
而且,周王朝舊制,又是禁止私自開荒耕種私田的,最大限度地維護著世族利益。
當然,演變到後來,就變成了老世族們禁止庶民開私田。
但是老世族自己的私田,卻一直都擴張,而且相互之間還會爭奪。
尋常庶民想要活命,就必須得緊緊依賴著各國的那些老世族。
也就是去賣身變成奴隸。
奴隸自然是沒有任何權益的,一年的耕種所得,都屬於奴隸主,也就是老世族和那些被公室授予土地的國民。
人家心情好了,便給你糧食活命。
心情不好了,霸佔你家閨女都是小事。
斷了你的糧,就等於是斷了你的命!
但商鞅變法,便是將整個土地田制,全部改革。
取消老世族的封地,改為郡縣制。
將老世族的田地全數收回,經過開阡陌的改制後,再分給所有人。
包括世族、國民和庶民。
這也就代表,從那之後,秦國便沒有了國民和庶民這一區分。
統稱為民。
到了秦始皇時期,改成黔首。
秦法鼓勵庶民在國府的支援下,去開墾荒野。
開墾得到的土地,除了十分之一的租田為國有之外,其他全都分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