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北地郡】(第1/4頁)
章節報錯
上郡,膚施縣。
接到了長公子嬴扶蘇密信的上將軍蒙恬,立刻陷入了沉思。
“太原郡……嗯……長公子所言,倒是也有道理。可!”
沉思良久,蒙恬提起自己的銅管毛筆,在絹帛上寫下了幾封長長的信。
其實在蒙恬之前,華夏就已經有了毛筆這種東西。
而且已經應用極為廣泛。
但那個時候的毛筆,和現在的樣子有些區別。
名字,也並不叫做‘筆’。
那個時候的毛筆,大多是將兔毛圍繞在一根筆桿的尖端外側,然後用絲線固定。
毛的數量特別少不說,還不吸墨汁。
寫不了一兩個字,就得重新蘸墨水。
蒙恬北征期間,改進了毛筆的製作工藝。
將大把的兔毛,裝進銅管或者掏空的竹管中。
又用含有鹼性的水,處理兔毛、狼毛,讓毛更加吸附墨汁。
使得新制作出來的毛筆蘸一次墨汁,就可以在竹簡或者絹帛上,書寫十幾個,甚至是幾十個小篆文字。
比起以前的效率,那是大大的提升。
蒙恬提起銅管毛筆,便筆下不停。
當天,三騎快馬,便從膚施縣飛馳而出。
沿著秦直道,向北方而去。
又有一名騎士,從膚施出來,沿著直道,向南而去。
·
渭河以北的石門關外。
長長的峽谷裡,連聲鳥叫都沒有。
顯得寧靜而蕭殺。
在峽谷外的山口,是一大片營帳和高大的土木壁壘。
五萬大軍的營帳,從山口向前延伸了好幾裡。
又直接將山口封堵住,不管是誰,想要進入山口和峽谷,亦或是想要進入石門關,都得從大軍的營帳中間穿行過去。
壁壘之上,則是一米多寬的步道,可以供兩名步卒並排通行。
每隔數十米,便站了一名崗哨。
崗哨威武挺拔,全身嶄新的盔甲,上面連劃痕都沒有。
高大的土木壁壘北邊的大門之外,甚至還構築了一個小小的甕城。
甕城正正卡在秦直道上,進出的人都要接受嚴格的盤查。
不過石門關已經廢棄多年,而秦直道上的商旅又並不多,其實沒有多少人從這裡進入內史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