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包圍】(第1/3頁)
章節報錯
嬴扶蘇很早就注意到了,秦軍鐵騎在使用當年上將軍白起發明的三錐陣。
這是一種非常高明,又領先於時代的陣法。
但是同時,嬴扶蘇也知道,三騎陣雖然先進,但是在古代騎兵中沒有可能進行大規模的應用。
因為秦軍儘管已經非常強大,但是相對於現代軍隊來說,組織度根本不夠。
秦人騎兵的編制,四騎一組,三組一吏,對其他六國的五騎一長,兩伍一什,甚至是十騎一組的編制來說,已經是極為先進的了。
在戰場上,越小的戰鬥單位,便越靈活。
別看只是五人一組改成四人一組,但指揮難度,和軍隊之間的配合難度,卻要呈幾何倍數的增長。
六國的騎兵,五人一伍,兩伍一什。
這五人就是一個最基本的戰鬥單位。
而他們平日裡的訓練,只是和另一個伍進行配合,也就是隻有兩個戰鬥組。
相當於人的雙手。
配合方式不外乎一主一副,或者齊頭並進這樣兩種戰術。
而秦國四騎一長,三組一吏,那就是三個戰鬥組。
每個戰鬥組的組員,不僅要訓練自己四個人的組合,還要訓練和另外兩個組之間的配合。
這就相當於,要讓你多長一隻手,三隻手進行操作。
從線,變成了面。
三個組的戰術,就有超過六種配合方式,幾乎是六國騎兵的三倍。
而且三個戰鬥組在面對強敵的時候,可以組成一個更大的三錐陣,防禦力和進攻力都極為厲害。
嬴扶蘇在膚施縣遭到刺殺的最後時刻,秦軍騎士就組成了一個九人的三錐陣。
趙人刺客儘管人多,但到最後也沒能攻破秦軍防禦。
三隻手自然是要比兩隻手更加強大和靈活,但是控制難度,和配合難度,也直接提升了一個數量等級。
表面上看,秦軍騎士一吏十二人,雖然只比六國騎軍的十人多了兩人。
但放大到全軍來看,其實整體戰鬥力卻超過一倍。
在戰場上,一吏秦軍騎士,可以正面擊潰六國的一隊騎兵。
一百零八名騎士組成的騎率,可以壓著六國軍隊的一個百人騎隊完虐。
這一次,嬴扶蘇對這八千騎軍的改編,就是在四騎一長的基礎上,縮減成三騎一組。
但又在每一騎吏中,保留一個全戰鬥力的四騎組,由騎吏率領。
這樣,每吏騎士由十二人,縮減為十人。
另外,嬴扶蘇將原本的吏和率這樣的編制,也徹底消除。
他套用了現代軍隊的編制。
三騎一組,三組加一騎吏,為班,騎吏改為班長。
三個班組成一個騎兵排,設立排長一人。
三個排為一個騎兵連,再加強一支十人的騎兵連部,湊夠百人,組成一個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