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再想想罷!】(第1/2頁)
章節報錯
蒙恬這話,擲地有聲。
蒙氏家族,正式站在了公子扶蘇這邊。
而嬴扶蘇卻沒有立刻回應,他皺著眉頭,竭力穩定心神。
剛剛穿越,就被逼自盡,眼看著‘自己’舉著利劍抵在自己脖子上。明明能清晰感受到這利劍的隱隱鋒芒,但就是無法控制發生的一切。
險之又險地躲過自盡的命運,又突然要造反?
只短短的一頓飯功夫,便發生了這麼多的事情,著實讓嬴扶蘇猝不及防。
他沒有著急答應,而是開始認認真真分析自己所處的形勢。
既然穿越而來,變成了扶蘇。那麼自己就得在這個秦末亂世,活下來!
按照歷史上的程序,扶蘇死,胡亥成為秦二世。但秦二世上位第一年,便天下皆反。
歷史上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僅僅只是一個開頭,很快就被章邯大軍擊敗,並沒有持續很久。與之並起的那些六國舊貴族掀起的反抗運動,才是最終徹底推翻了秦朝這個短命的王朝。
那麼!
即便是蒙恬現在率領三十萬秦軍,扶持自己入咸陽,成為秦王。就真的能夠鎮壓住已經暗流洶湧的天下嗎?一心想要復辟的六國舊貴族,會因為上位的是扶蘇而不是胡亥,而放棄反抗暴秦?
扶蘇沒有把握!
從現代人的角度來說,東周七國是華夏,秦漢三國也是華夏。可對於秦朝時候的六國貴族來說,暴秦就是外悔,就是虎狼。
尤其秦始皇時期,還興建了大量的國家級工程。
長城、直道、靈渠、阿房宮、驪山墓……
每一項工程,即便是放到兩千年後的現代,都不是小工程。而放在生產力極其匱乏的古代,同時開動,那簡直就是苛政猛於虎!
後世角度來看,那是壯舉。
但六國的老百姓早已經不堪重負。
秦人用了百年時間,已經適應了秦法。可六國之民,對秦法又陌生,又恐懼。
六國苦於徭役,十徭九死!又苦於秦法,太過於嚴苛。稍有違法,動輒都是斷手刖足黥面這樣的刑罰。
刑九賞一,輕賞而重刑。任何懶惰怯懦的人,在秦法治下,都很難生存。
修建阿房宮和驪山墓的刑徒足足有七十多萬,在燕代之地修長城的刑徒徭役也有十幾萬,南征百越的五十萬人中,多半也是刑徒、贅婿、商人、六國俘虜。
一個國家,軍隊有沒有上百萬不知道,但刑徒肯定是遠遠超過的。六國舊民,哪裡受得了這個。
這個時候入主咸陽?有什麼用?當了那秦王二世,就能天下太平?
恐怕小孩子才會這樣想!
要知道,打天下易,安天下難!
打天下只需要百萬大軍,可安天下需要的是數十萬清廉明理的官吏,和數百萬能夠撐起國家行政的公務人員!
秦國能以百萬大軍滅六國,但哪裡能拿得出那麼多有治理經驗的官吏和公務人員?
一個縣,能派遣幾個縣令縣丞,就不錯啦。而且這些官員當中,很大一部分還都是原本秦軍中獲得軍功的將士。
憑心而說,普通賤民和奴隸,能夠憑藉軍功,獲得爵位,脫貧致富,這本是好事。但要是讓這些在戰場上打生打死的莽夫,去治理國家,處理政務,那可就是天大的禍事。
真正能夠撐起六國舊土吏治的,卻還是原先六國的那些舊貴族和世家子弟。他們有錢,有人,還有家族產業和勢力,且遍佈整個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