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可以變得更好(第2/2頁)
章節報錯
現在,哪個老百姓不想過得好些呢?
若要過得好些,誰不盡力,盡一切可能地去拼搏呢?
做清高的人自然也很好,但追求財富的人,只要是合理合法地賺來,也是無可厚非,也是值得褒揚的。
畢竟,社會的進步,需要從財富、從精神等多方面一起努力。
“富而有德、富而好禮、富而無驕、富而能儉……”
有錢了,再做到這些,不是社會進步的證明嗎?
見田三元有些沉悶,林弘毅輕聲說:“田叔叔,我不是所謂的‘財迷’。我是想能夠幫到更多人,但總覺得自己能力有限。”
“嗯,很好,都很好,不要苛求自己。”田三元恢復平靜,“看過義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德·帕累託的書嗎?”
林弘毅搖搖頭,田三元喝了口酒,緩緩地說著。
義大利學者帕累託的理論,“帕累托最優”——不使得其他人生存狀況變壞,可以使得某人變得更好。
理論當然略顯枯燥,但若舉例,就很簡單。
農村老奶奶拿著自家母雞下的蛋,去到集市上賣出。
她的行為,不僅與人無害甚至還有益。她自己也因為得到了賣雞蛋的錢而開心,生活逐漸富足。
不好嗎?
如果是這樣賺錢,難道不應該值得讚美和鼓勵嗎?
帕累托最優,有一些公式可以計算,有一些條件需要配合。
但這個理論本身,就可以為身處迷茫之中的林弘毅,得到心靈慰藉。
窗外的煙花爆竹聲逐漸加大,心潮澎湃的林弘毅暗想:這樣的事情,在世上無處不在;這樣的事情,的確值得奮身去做。
這裡理論或者有烏托邦的美好幻想色彩,但若真心向往,就可以在獲得個人財富的同時,不去傷害,甚至幫助到暫時落後的人。
感動地說:“謝謝您的指教,我都明白了。我懂您的意思:我不會做有違良心的事,也更加會努力踏實地做事,心無顧忌、心無旁騖地去做,為更多人。”
田三元笑著點點頭,喝乾了杯中的酒:“好了,我吃了弘毅為我做的家鄉菜,還要跟你學習包餃子!”
撤掉酒菜,餐桌上再放好混著白菜、韭菜和肉的餡料的盆,面案板也擺好了。
三個人開始說笑著,揉麵、切面劑兒、擀皮,一個個白胖的餃子,不久就“站”滿了秫秸稈編成的鍋排。
“你們本地人叫它什麼?”田三元一邊學著包餃子,一邊問。
“蓋簾兒。”林弘毅回答。
田三元學說幾次,搖頭笑了:“一時學不來兒化音,就還是叫鍋排吧。知道這東西怎麼做的嗎?”
林弘毅得意地說:“知道,知道,我見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