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可以變得更好(第1/2頁)
章節報錯
此時的田三元,或許因為飲酒,或許因為覺得林弘毅很真誠,或許是因為此時的三人坐在一起,邊吃邊聊很開心。
總之,他原本有些嚴肅的臉上,盡是溫和的笑容;他原本有些頹唐的神態,一掃而光。
“聽馨馨說過,你現在除了那家財務公司,還有個軟體公司?客戶好找嗎?反饋怎麼樣?”田三元見田馨把菜品“調整”完畢,就接著和林弘毅聊了起來。
林弘毅一一介紹著,田三元聽得很認真。
他停了一會兒,不禁問著:“你大學應該學過經濟學吧?經濟學裡,有需求曲線,還記得嗎?可以把你所說的這些,用需求曲線表示出來。這樣,”
“您這是大學教書的刻板印象。”田馨笑著說,“他公司規模不大,哪裡有時間做這些?另外請人做這些資料分析,既沒必要,也是請不起的。”
林弘毅端起酒杯:“謝謝田叔叔,您說的我記下了。應該多用資料表達的,這樣更能真實反映不同時間段的經營狀況。也可以使公司少受損失,多獲得利潤。”
兩人舉杯喝了一口,田馨又“嗤嗤”地笑了:“財迷,錢迷。”
田三元似乎想起往日裡,妻子章玉珍原本和他一樣,都是平凡的人民教師,老百姓口中的“教書匠”。
想起妻子,田三元感慨不已。
1949年出生的田三元,從山區的小山村裡,憑藉著刻苦勤奮,考上了杭城西湖師範學院。
以他的學習成績,就是直接考京城、滬市的名牌大學,也是沒問題的。
但杭城既離家近,可以照顧留在農村的父母,又因為師範學院可以包分配工作。因此,他選定了這所學院,並如願以償地考上了。
從鄉村考出來的田三元,懷著為祖國培養更多有用之材的理想,揹著一個被子卷,隻身趕赴杭城進學。
學業結束時,22歲的他被派往西北支教。本是兩三年的外派,由於各種原因,他一直在一家縣中學教學到29歲。
黃金般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教育事業,他本人毫無後悔。但家人卻很是著急:年齡大了,性格又是孤傲,還沒物件!
回到杭城西湖師範學院後,連帶領導、同事、朋友,都為他的終身大事忙碌起來。
數次相親之後,田三元沒有得到愛情之神的關照。
再又有人介紹了章玉珍,二人彼此情投意合,不久就領證結婚了。
1980年章玉珍產下田馨,再繼續完成了自己的大學學業後,去到一家中學教書。
隨著國內經濟搞活的形式逐漸明朗,章玉珍家裡的外國親屬,也頻繁邀約她去到國外開開眼界。
田三元對此並不感興趣,兩人的隔閡越拉越大。
章玉珍下定決心辭職,做起了外貿生意。國內的低廉價格的棉紡及成衣等產品,陸續發往國外;而國外的賬款不斷回流。
章玉珍三番五次地勸田三元“下海”,終於惹惱了本就清高,更不願見到妻子“蠅營狗苟”於俗務之中的他。
當然,心中帶有相差妻子太多,而愧疚於妻子的心情,也是以大丈夫自居的他,不能釋懷的。
堅決離了婚,女兒田馨隨即被章玉珍送去外國外讀書。一家人,就此天南海北的相隔。
此時想起來,田三元心中暗歎自己當年太過好面子,太過自以為是。
掙錢,多掙錢,只要不害人,肯定是好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