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二次倫敦協定(第1/3頁)
章節報錯
倫敦,威斯敏斯特宮。
激烈的爭吵還在繼續,關於賠償問題各國無法達成一致。
由於之前在駐軍問題上英國吃了一個悶虧,說好的賠償羅伯特·皮爾打算抵賴掉。畢竟沒有規定,紳士就不可以賴賬。
只不過呢,羅伯特·皮爾抵賴的技術就要差很多了。他想讓埃及出錢,來賠償歐洲各國的損失。
這下不光是埃及不幹了,就連歐洲各國都不幹了。
埃及已經承諾讓歐洲軍隊進入地中海沿岸了,沒理由繼續讓步。而奔著賠款來的歐洲列強們,則是覺得埃及根本拿不出這筆錢,肯定是繼續畫餅。
列強們覺得英國也有責任,羅伯特·皮爾則是推到了末日方舟會頭上。阿里就坡下驢,立刻就把責任推到了馬穆魯克身上。
這下喜滋滋等著賠償的列強不幹了。
最怒不可遏的不是損失慘重的法國,也不是距離最近的奧地利,更不是在會議上一直和英國人對著幹的俄國,而是普魯士瑟韋爾勳爵憤而起身。
“如果不是你們英國人封鎖了港口,我國的貨物(椰棗)早就裝船離開了!我國有三名王室隨從在埃及失蹤,現在屍骨還沒有找到!這都是你們乾的好事!”
瑟韋爾勳爵的突然發難,讓會場內眾人一時間有些摸不著頭腦。基佐和聶謝爾洛夫不約而同地看向了梅特涅親王,此時梅特涅也是一臉懵逼。
普魯士和埃及,完全是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要說為什麼普魯士會跳出來,那肯定是有人在背後指使啊。這會場裡能指使普魯士的,也就只有德意志邦聯主席的奧地利了。
羅伯特·皮爾也是一臉懵逼,照理說以梅特涅親王的行事作風又該和稀泥才對,怎麼突然讓普魯士出頭?難道奧地利才是幕後黑手?
帕麥斯頓和劍橋組織自然不是吃乾飯的,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是大量線索到了奧地利就中斷了。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行為,又怎麼能瞞過老辣的帕麥斯頓呢?
這當然不是弗蘭茨授意葉拉多妮婭和她的手下做的,就算她們想做也沒這個實力。這當然是奧地利的秘密警察干的,就濫用職權和打草驚蛇的能力來講,他們簡直是歐洲第一,薩爾曼勳爵之名當之無愧。
梅特涅本來最擅長這種置身事外,表面調停,實際上為本國撈好處的勾當。但是被瑟韋爾勳爵這麼一攪合,反而成了出頭鳥。
“羅伯特·皮爾先生,你聽我解釋...”梅特涅真想這麼說,但是他畢竟是梅特涅,一位操控政局的行家裡手。
“我覺得英國畢竟是世界大國,有必要承擔起大國的責任。無論如何末日方舟會源自英國,煽動這次動亂的也是英國聖公會的牧師。”
“英國必須擔負起這個責任,否則,何以告慰在此次動亂中死去的歐洲同胞。就像埃及已經做出讓步,允許各國軍隊駐紮一般。”
聶謝爾洛夫點頭讚許,不虧是兄弟國家。
基佐笑了笑,姜果然是老的辣。抓住末日方舟會源自英國,煽動叛亂的是英國聖公會的牧師,屠殺歐洲同胞這三點,英國人要麼賠錢息事寧人,要麼大家很願意為英國人正正“名”。
費爾·恰克則是繼續躲在角落裡默唸“看不見我,看不見我...”,他可不想繼續得罪英國人或者法國人。在他心裡別說要賠償,只要不讓他賠錢就謝天謝地了。
萬一像上次在聖彼得堡時那樣,被人發現埃及也是奧斯曼的屬國可就不好了。
但於此同時,整個會場內的外交家們都認定了梅特涅這個幕後黑手。
只是這一次羅伯特·皮爾沒有那樣做,畢竟五大列強中有四國已經站到了一邊,大局已定。英國沒理由繼續得罪奧斯曼帝國,毛熊要衝出黑海必然要經過博斯普魯斯海峽。
更何況輿論這東西還是很可怕的,美國人一定會利用這次機會大力抹黑英國人,以防止英國人進軍美洲。
如果歐洲大陸列強再摻和進來,英國在世界範圍內的權威和形象勢必大打折扣。
要知道英國人花了幾百年時間,才扭轉了英國人的海盜形象,成為現在的英國紳士。
英國人只能捏著鼻子,往下灌。
關於賠償。
聶謝爾洛夫首先提出,俄國有一支滿載財寶的商隊,在前往亞歷山大港的路上被人劫持,有25人被殺,價值300萬盧布的財物丟失(約合33.33萬英鎊)。
羅伯特·皮爾很清楚聶謝爾洛夫在胡說八道,他只是想繼續和英國糾纏下去,但羅伯特·皮爾不想再在這件事上糾纏下去,於是爽快地簽了一份賠償協議讓他閉嘴。
看到這樣也可以,瑟韋爾勳爵(普魯士外交大臣)不禁躍躍欲試。畢竟錢這東西再多也不嫌扎手,更何況那可是王室的貨物(椰棗)。
“我國的貨物中有大量威廉親王的個人收藏,以及具有巨大歷史價值的藝術品....這可是全人類的巨大損失,我國要求賠償20萬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