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紅燒十斤的翹嘴(第1/3頁)
章節報錯
酸菜製成的湯,不僅開胃提神,還能增進極強的食慾。
酸菜湯用來拌飯更是一絕。
白花花的米粒配上清透而微黃的湯汁,幹吃米飯都不會乏味。
吃之前一定要喝口湯再動筷吃肉。
酸菜的酸加上黑魚的鮮,使湯汁入口酸辣無比。
回味起來滿口都是鮮味,讓人不喝上兩大碗都不想放下手中的碗。
此時,彭於宴舀起來的湯中的魚片肉面積非常大。
皮滑肉嫩、紋理清晰,魚刺極少有的都是些大刺。
譚清喬再次提著筷子湊了過來。
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塊黑魚片,放入口中。
只見她輕輕一抿,就能把肉吸入齒間。
接著,便夾起配菜送進嘴裡。
這樣除了魚肉一鍋酸菜魚中還有手工紅薯粉和醃蘿蔔,讓本身單一口感變得更加豐富。
從而使得譚清喬再次傳出令人渾身酥麻的呻丨吟丨聲!
……
——————
為了不耽擱時間,彭於宴轉而立馬製作起第三道菜——紅燒翹嘴魚。
【紅燒魚】
傳說“魚”原是天上監管魚族的神靈,因同情神魚私自下凡,被玉皇大帝壓在武昌黃鶴樓下的長江之中,以巨石鎮之,以化石為食。
不知經過了多少年。
有一天,黃鶴翩翩戲掠江面,聽得江中有呼救之聲,黃鶴隨聲潛至江底見到魚。
魚悲慘地向它哭訴了自己觸犯天條受罰的經過,並請求黃鶴轉奏天帝把它解救出來為人造福。
黃鶴聽後十分同情,便飛向天宮奏準玉帝,免去魚的苦役,在長江流域生存。
到了宋代,文學家蘇東坡謫居湖丨北丨黃丨州時,曾吃過魚。
品嚐了它的美味後不禁揮毫寫下了《戲作鮰魚一絕》:“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寄語天公與河伯,何妨乞與水精鱗。”
詩中無限感慨地為魚祈求,望天帝和河神能對這晶瑩鮮嫩,無刺無鱗,勝似河豚而不害人的魚種賜封為水域中的神明,呼籲祈求未成現實。
但是,魚的美味卻長留人間。
從此,魚肉的美味卻永遠留在民間。
隨著民間的烹調技術發展,發明了紅燒的技法,就運用到這條鮮美的魚上面。
於是,世界上就誕生了【紅燒魚】這道名菜了。
————
當彭於宴再次抓魚掌刀的那一刻。
氣勢與先前做的兩道菜突然就完全不一樣了,就像是鑽石晉升到王者一樣。
接下來,彭於宴要做的事情,無比熟練,無比自信。
一條十幾斤的翹嘴提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