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有妻如此,夫復何求(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個連街頭小偷都不敢呵斥的民族,卻有勇氣高呼滅了小鬼子!
一個連活著的人都漠不關心的社會,卻讓我們莫忘記死去的人!
一個連農民生死都置之不理的國度,卻口稱如今已是和諧社會!
我呸!
去年買了個表!
別拿你那副偽善的髒臉,來玷汙哥這純潔的視線!
“蔡大家啊,當朝廷遭亂的時候,那些身居高位的老爺們,咋就沒有敢於仗義執言,痛斥喝罵董卓暴行的正人君子呢?甚至還有名士清流,拿著董卓給他的封賞當做一種榮耀,在他人面前招搖炫耀!敵軍兵臨城下,陳留百姓遭難的時候,有人選擇了臨戰脫逃,有人選擇了默然順從,有人選擇了捨生冒死迎敵!可當戰後安定下來的時候,前兩者竟然又跳了出來,大義凜然地指責後者,不去安撫百姓,安定民心,是不是很可笑?”黃炎面無表情地說著,雙眼緊緊地盯視著蔡邕。
“……”老蔡同志再無一言,只是面色蒼白著,全身無力地癱坐在椅子裡。
不知何時,賈詡悄無聲息著走進了客廳,臉上也沒有半點表情,默默地只做旁聽。
“文和,有事兒?”黃炎出聲問向賈詡。
“收了人家的東西,總該給人家個答覆吧?”賈詡笑著看向黃炎。
“呃……”黃炎撓了撓頭髮,對魯肅說道,“子敬一手辦理就好,就在郡守府前的空地兒上,立起一座石碑,按照出糧出錢多少排名,將那些城中大戶的姓名及事蹟,鐫刻於上就行。”
“這是名單,還請先生過目。”魯肅當即將一份名單交給了黃炎。
“咋這上邊還有我的名字?”黃炎皺著眉頭問道。
“本次陳留保衛戰,先生率領3000老弱守軍,力退萬餘敵軍於城下,自然是大功一件,當然要名列首位。”魯肅面露崇拜道。
“不可!”黃炎斷然推辭道,“我黃炎做事,但求問心無愧,並不求這些虛名,更不求功名利祿!把我的名字去掉!另外,同時要一左一右立起兩座功德碑來。左邊的石碑上,鐫刻此戰中,為國為民,拋頭顱灑熱血的壯士姓名。右邊的石碑,刻上這些出錢出糧的,大戶家主的姓名功績。就這樣吧。”
“是,子敬這就重擬一份名單來。”魯肅神色更是膜拜至極,隨後又彙報道,“先生,此次城中大戶捐錢獻糧,前後共收得銀錢790萬,糧米13000石,布帛3900匹,鐵器6800斤。另有貴重金玉首飾若干,其價值正在估算中。”
銀錢自然是漢時的五銖錢,雖然前後數代更替,種類繁多,不過這裡只能採用漢武帝時期的三官五銖錢了。
因為這種圓形方孔大錢,製作精美,邊廓工整,重量準確,錢文秀麗,當為錢中楷模。
至於王莽跟董卓私造的銅錢,就不算在內了。
至於‘石’這個單位,爭議實在太多了。
石,其實是容量單位。
漢制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
一石相當於120斤了。
漢時一斤約為現在的260克,也就是半斤左右。
這樣的話,一石應該就是60斤左右了。
可是呢,因為五穀——稻(或者麻。南方種稻,北方種麻)、黍(大黃米)、粟(小米)、麥(大小麥)、菽(大豆),它們的顆粒大小不同,雖然容量同樣,可重量卻是不一樣的。
一石小米可能會重達60斤左右,而一石大豆,估計只有30斤吧?
所以這裡只好中庸一點兒,取一石為50斤了,也便於計算……
至於‘匹’這個度量,更是令人糾結得很。
漢時一匹布,大約是寬幅半米,長達10米左右。
各朝各代,各位專家學者,標準不同,觀點不同,只能按照黃小哥的霸道主義——它就是這個樣子滴!
經魯肅這一通匯報,黃炎心中好生驚訝!
竟然會有這麼多的收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