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譚不由的搖了搖頭,來到了餃子檔。

餃子檔的情況和冷盤檔大體一樣,各種和好的餃子餡大都是大半保鮮盒,規規矩矩整整齊齊的碼放在保鮮櫃裡。

看著挺好沒浪費,其實是圖省事備貨備多了。在冰箱裡儲存一晚上的餃子餡是沒壞掉,但新鮮度絕對沒了,吃不出啥特色來。

老譚又搖了搖頭,之後走進熱菜廚房。

說實話熱菜廚房的衛生不次於冷盤檔和餃子檔,地面乾乾淨淨沒有雜物油汙,使用工具和裝置都纖塵不染的擺放有序,做到了有名有姓有家。

但這都是表面現象,食藥局檢查的話肯定合格。

老譚要看的是冰箱內部,看原料積存多少,藉以推測營業狀況和廚房的準備工作如何——剩多了說明當日賣的不好,廚師長沒做好品控。

熱菜廚房和冷盤與餃子檔幾乎一樣,原料積壓過多。這就意味著今天午市所銷售的菜品大部分是昨天剩下的原料製作的,而今天廚房進的新原料將成為明天菜品所需的。

這是一種惡性迴圈。當天進的原料不能在最新鮮的時候賣出去,而是在第二天或者是第三天銷售,絕對降低菜品質量,影響效果。

但這種工作習慣卻又是大多數廚房所存在的,原因很簡單,說白了就是懶,有理由且正大光明的懶——不管啥時候我廚房保證有充足的原料供應,只要不壞就行。

反正菜是製作出去了,沒耽誤賣。

這樣做老闆也說不出啥,並且還會因為準備工作做的充分,衛生、包括食品衛生做得到位而進行表揚,。

老譚站在廚房中央環顧四周,在滿是高標準的裝置設施及使用工具和一流的工作環境的震撼下,用調侃的語氣自言自語:這廚房整的趕前廳了,乾淨衛生五常到位,只可惜全是表面文章面子工程,給老闆看的。

他從廚房出來來到大廳,正好王淑蘭從樓上下來,倆人在前臺的待客區坐下。

“總的來說挺好,衛生合格,收市做的也標準,包房都做到了消防通風。尤其是衛生間,標準都達到五星級了。”王淑蘭說。

“水至清則無魚。”老譚先來了句沒頭沒腦的,然後說:“他家的衛生無可挑剔,這也是有客人的一個原因。透過昨天吃飯感覺他家的服務也不錯,有大店的樣兒。”

“但我覺著他家的菜除了精緻美觀外沒啥特點,感覺還沒咱家的好吃呢。”

“嗯他家和咱家的菜品兩回事,咱家是東北菜,追求的是老味道原汁原味,可以土得掉渣,但不能沒有滋味。他家做的是酒店菜,在餐具和出品上都有講究,首先給人的是視覺衝擊,然後是拍照炫耀,接下來才是吃,品味道。”

“主要是真不咋好吃。”

“呵呵,應該說是不咋好吃,但又不好意思挑毛病,怕被人笑話,也就將就著了,頂多下次不來了對不?”

“是這回事。”

“挺多酒店都犯這毛病,尤其高檔的。”老譚說:“另外吃飯的客人也愛裝,覺著在高檔酒店就餐請客挑毛病不好,掉份兒,也就造成了廚房覺著自己的出品挺好的假象。”

“所以客人減少生意下滑也找不到真正原因,還覺著挺好呢。”王淑蘭說。

“差不多。”老譚說:“主要還是驕兵必敗。”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