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來到蘇州(第1/2頁)
章節報錯
倆人一邊喝酒一邊聊天,飯店事和個人事穿插進行。
聊飯店事都很興奮,充滿信心。聊個人事各說各的,有喜有愁。
有誰能想到兩個女人在臘月二十八,會喝酒聊天到後半夜兩點,並且每人一斤多白酒,還沒醉。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說的就是她倆吧。
話說回來,中年女人也有自己的瀟灑方式。
所以說酒不是男人的專利,女人也喝。
二零一六年的春節在祥和中過去了,人們告別了過去一年的苦辣酸甜,開始了新一年的生活。
過完正月十五,年就算過去了。
省城阿巧第八家直營店開始裝修。這家店裝完,阿巧將停止在省城開直營店,全部精力放在外埠上。
外埠發展兩條腿走路。一是在中心城市做直營,建立總部;二是向四周擴散,開合作店。
一六年的規劃是在東北和內蒙開十家合作店,已經確定的有六家,東北兩家,內蒙四家。另外開始向南方發展,首先進軍蘇州,上半年開一家樣板店,下半年做到三家。
規劃有了,需要行動。
老譚把省城的工作安排好之後,三月初回到呼市,和王淑蘭、周曉梅以及張宇,四個人考察了包頭的兩家店面,定下後趕往赤峰,把那裡的一家店面敲定好,然後和古毅出發蘇州。
在這裡說一下,古毅和李豔景過完年就分開了,李豔景辭掉店長工作,跟那個男人走了。李豔景的走對古毅來說是預料之中的事,沒什麼可傷心的,正好叫他一心樸正的放在做事上。
倆人來到蘇州,不巧的是孫於聰不在,去廣州了。於是古毅領著老譚先看了孫於聰在拙政園東門的房子。
這是一排兩層樓的門市房,後面就是拙政園,全部仿古建築,廊簷碧瓦,古色古香。
三十間門市分租了八家,六家做飯店,一家賣古玩,剩下一家小,是菸酒超市。
說實話,老譚一眼就相中這地方了。挨著拙政園,客源不是問題,正是開飯店的地兒。加上仿古裝修,和阿巧對路子,再合適不過了。
古毅說的五月份房租到期的那家店面在東首,五百平,是一家本地菜館。挨著的另外五家飯店分別是川菜館、湘菜館、本地面館、重慶火鍋和上海菜館。
唯獨沒有東北餃子。
六家飯店生意都不錯。最好的是湘菜館,每天營業額在四萬上下。不好的是本地菜館,兩萬左右。這樣生意拿到省城算不錯的了,只不過這裡是蘇州,房租、煤水電、人工物料都高,細算不咋掙錢。
本地菜館的老闆決定房租到期不做了,孫於聰原打算繼續往外租,只不過那天在金橋店吃飯話趕話,將在那了,這才答應把飯店給古毅做。
古毅領著老譚把本地菜館裡外上下參觀一遍,出來後很是自信的問老譚咋樣。
“不錯,是個吃飯的地兒。”老譚說。
“五月份房租到期,老闆不幹了,咱們幹。”古毅接著說:“我看都不用裝修,拿過來就能幹。”
老譚笑了,說:“要你說的這麼簡單都開飯店了。”
“咋地?還裝修呀?”古毅問。
他顯然把開飯店想簡單了,認為現成的店面拿過來就可以幹,頂多把廚房改成開放式的。
老譚沒直接回答,而是問:“這房租多少?”
“九十萬。”古毅回答。
“九十萬”老譚重複一遍。
九十萬在省城能租兩個同樣面積的店面,這價可夠高的。但老譚問的目的不是錢多少,而是想知道孫於聰是否捨得把房子白給古毅用。
於是問:“孫老大白給你用?”
“那當然了,要不然我哪有錢租房子。”古毅說。
“九十萬不是小數,一年行,不在乎,時間長了誰都在乎。再說咱們不是幹一年就不幹了,最少籤五年合同,要不然不掙錢。”老譚認真的說,也是在提醒古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