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了

雖然無奈,帶著心酸,但也是生活的必然。

社會在發展,但還沒發展到可以解決打工者後續養老的階段。

我們的社會已經很完善了。在經歷了令人心潮彭拜的改革初期之後,仰首闊步的走進了日新月異的發展階段,一天一個樣,叫人欣喜叫人振奮。

我們堅信整個國家將會開足馬力、迎風破浪、而奮然前行!

人到什麼位置想什麼事,到什麼高度考慮什麼問題。

老譚,從學徒到執行總監,二十多年過去了,走過的路很坎坷,坑坑窪窪的上坡下樑,充滿了艱辛與辛酸。

自己經歷過,所以深知餐飲人的不易,理解其中的難處。現在,他除了考慮如何把阿巧做大做強外,員工以後的問題也開始思考了。

任何上層建築都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要想把員工以後的生活安排好,首先得有錢,沒錢白扯,這是現實。

他想那些大公司怎麼做到的,比如海爾,比如格力,比如和餐飲息息相關的老乾媽這些企業都能給員工一個保障,員工沒有後顧之憂,也願意工作。

阿巧要想發展,想基業長青,成為百年企業,也得那麼做。不能只當成飯店,應該把目光放長遠,站在企業的高度上思考和規劃。

企業,企業。

企業是有願景和使命的。

阿巧的願景是什麼?是每天例會上喊的那句口號嗎?

用我們的雙手創造自己的未來。

未來是什麼?把餃子館開遍全國?營業額過億?還是都成為百萬富翁?

一個企業的未來不應該只是實現老闆的理想,或者是完成老闆的願望,應該是讓員工過上好日子,幸福的生活。

這也是企業所擔負的使命。

想到這些的時候這個老廚子不禁有些激動,想起自己第一次當廚師長時的心情,那時想,一定要混出個樣來,讓跟著自己乾的兄弟們不下崗,多掙錢,都好才行。

當時就想,如果有一天自己厲害了,開一家店,一定給員工最好的福利,上保險,交老保,每週都有休息。住最好的寢室,有節假日,過年有年假,結婚有婚假,生孩子有產假等等。

一直沒當上老闆,想法也一直沒實現。

現在雖然不是老闆,但和老闆差不多,可以往這方面努力了。

他想,這是企業的使命,也是自己的使命,這輩子就為這個目標奮鬥吧。

其實他早應該想到這些。

我們中國的餐飲業非常發達,甚至被譽為美食國度。可一個事實也擺在我們眼前,飯店雖然多,但百年以上的老店卻屈指可數,寥寥幾家。

是我們的飯菜不好嗎?還是管理不到位,不懂運營?

都不是,因為任何一家飯店的開業都不是奔著關門大吉去的,都想做好,做長遠,世代傳襲下去才好呢。

這其中有個觀念、格局問題。

不用舉例,拿阿巧來說,建立之初豔華想的是有個營生幹,省的在家待著,當然,賺錢更好。而老譚想的是創一家獨特的餃子小酒館,能做連鎖最好,讓跟著自己乾的兄弟都有活幹,能掙錢。至於把餃子館開到全國是後期隨著發展而升起的想法。

也就是說在做的時候沒想什麼企業不企業的,把餃子做好、飯菜做好、服務到位、生意紅火就行。這也是大多數餐飲人的正常想法。

可是松下幸之助在建立松下電器的時候就把目光放到了二百五十年之後,他說松下是培養聖賢的地方,生產電器只是隨而為之,結果松下電器百年不衰,世界聞名。

把飯店只當成做菜賣錢的地方,它只是個生意,可以隨時開,也可以隨時黃。如果當成企業去做,有願景有使命,有管理有傳承,那它就是百年企業、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