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廚藝大賽(中)(第2/2頁)
章節報錯
擺盤也頗具藝術,南瓜條形成柵欄狀,小魚兒遊在中央,盤頭裝飾蓑翁垂釣,一副田園景象。
北京師傅的作品是“杏鮑菇拌香菜苗”。
這道菜的亮點是對杏鮑菇的處理上,借鑑了烹炒杏鮑菇的做法,把杏鮑菇切絲炸制乾爽,加入香菜苗進行拌制,食之乾爽、酥脆、淡淡清香,略帶青麻,非常爽口。
造型也非常美觀,像一座高高豎起的金色圓塔,略有青綠枝葉伸出,古韻悠悠。
呼市師傅的作品簡單、直接、霸氣,“生烤羊背”。
為了製作這道菜呼市師傅連飛機都沒坐,帶著烤爐坐火車來的。他說不為冠軍,只為展示蒙古族的特色與豪爽,要不是烤全羊的爐子太大不好帶,他都想烤全羊了。
烤羊背一上來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不被吸引都難——香味太誘人了。
長沙師傅的作品是“巧克力木瓜”。
這是一道水果凍品菜,時下比較流行。比如奶香木瓜、西紅柿草莓布丁、qq映山紅等,很受女士、年輕人、小孩喜愛。
做水果凍品菜的技術點是糖、蜂蜜、凝脂片和特殊口味甜品的比例,這個掌握好了,再把冷卻時間掌握住,出品就成了。剩下的是刀工形狀的選擇與拼擺,越具有藝術性越好。
蘇州師傅的作品是“清滷兩樣”。
這道菜叫人耳目一新。清滷水滷出的手剝筍用紅椒圈套在中間一根根齊刷刷的立在盤子一端,看著就賞心悅目,有一股淡淡筍香。
另外一樣清滷的是藕片,乾乾淨淨白個生生的摞起在碧綠的荷葉上,猶如荷塘月色。
手剝筍筆立如山,荷葉藕片如水,山水相間韻致了江南風情。
五個作品五個樣,五種味道五種意境,著實讓評委們難以打分。
最後,餐飲協會的會長和副會長研究一番,又跟大眾評委交換了意見,最終省城師傅的“奶香南瓜小魚兒”獲勝。
至此冷盤比拼全部結束,比拼結果是:規定菜第一名省城師傅;地方菜第一名蘇州師傅;創新菜第一名省城師傅。
省城師傅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冠軍。
比賽結束已是下午兩點,周曉梅把評委們讓進包房準備吃飯。李爽和中央廚房店的店長安排員工把大廳的桌椅板凳歸位,收拾衛生,準備晚上的正常營業。
周曉梅叫老譚去和評委們一起坐坐,老譚沒去,說明天的。他現在能不出頭露面的就不出頭露面,多給周曉梅些機會。
老譚把參加比賽的所有師傅叫著,領著他們去松鶴樓品菜。
松鶴樓,百年老店,亦蘇州名店,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古人以松鶴寓意長壽,故取名松鶴樓。
松鶴樓是蘇幫菜的代表,對餐飲人來說到蘇州不吃一頓松鶴樓都算白來。
相對於松鶴樓這樣歷史悠久的老店、名店,阿巧是沒法跟人家比的。阿巧在松鶴樓面前就是個小老百姓,而松鶴樓則是皇親國戚。
這麼說吧,有時松鶴樓一個貴賓包房的當天營業額就相當於阿巧一家店的全天營業額。
老譚他們當然不敢如此消費,但一頓飯下來也不少,主要是架不住人多。二十多人,一個人按一百五計算,也小四千。
花的老譚很是心疼。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