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廚藝大賽(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參加廚藝大賽的師傅在二十五號之前陸續來到蘇州,同來的還有區域經理和總廚。
比賽場地設在蘇州的中央廚房店,賽程為期兩天。這兩天店裡中午不營業,晚上正常,這樣能保證比賽時間充足。
第一天是餃子工和冷盤的賽事,第二天是熱菜。
大賽總負責人忠清,副手是五個總廚,主持人李爽。
評委分特邀評委和專業評委。特邀評委是蘇州區十家店推薦的十位忠實老顧客,還有喬剛、喬剛的朋友柳國慶。專業評委是古毅和王姐出面邀請的餐飲協會的會長、副會長,以及五位資深的淮陽菜老師傅。
特邀評委屬大眾評審團,真正說的算還得是專業隊。
老譚無事,權當觀眾。
別看他像沒事人似的,說實話有他在周曉梅、忠清他們就有底,敢放心大膽的幹。
二十五號上午,經過兩個月的精心準備,阿巧餃子館餐飲公司廚藝比拼大賽正式拉開帷幕,最先進行的是餃子工大賽。
五個餃子工,每人一個面板,面板上放著一斤面,一大量杯水,一根兩頭尖的擀麵杖,一碟餃子餡,一個餡匙子,一個餃子託。
比賽規則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將面和好、揉好、醒好,然後下劑子、擀皮、包餃子。完成最好的獲得冠軍。
其中有幾個關鍵點:
第一,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第二,只有一斤面,一量杯水;
第三,餃子的標準是皮十三克,餡十五克,一個餃子二十八克;
第四,形狀必須統一,無褶無皺,渾圓飽滿。
第一步和麵就很難,主要是沒盆,必須在面板上操作。面和水比例對餃子工來說是個考驗,同時還要記著預留出補面。
正常情況是一斤面半斤水,現在就得用九兩半面四兩半水了。
第二是下劑子。和好的面按十三克的劑子計算,正好出五十七個劑子,如果去掉做補面的半兩,應該是五十一個。
所以上飯店如果說要一斤餃子,一般都是五十個。也有六十個的,那餃子保證小。
劑子下完,等到擀皮和包就簡單了,這是餃子工的基本功,練得也最多,幾乎出不了差錯。
整個比賽的技術亮點是第一步的和麵和第四步的擀皮。
李爽宣佈比賽開始,五位選手首先把塑封著的面倒在面板上,取出半兩做補面,沒稱,全憑手上感覺,但都差不了一星半點。
接著把面圍個圈往裡加水,量杯上有刻度,不會加多也不會加少,除非緊張得手抖。
然後像畫太極似的一圈圈的把水面混合。
離遠了看,五個餃子工像五位武林高手,動作整齊劃一的打著太極推手,姿勢優美,飄飄欲仙。
大廳裡播放著旋律優美的古箏曲高山流水。聲聲箏鳴,清脆悠揚,和了五位美女的表演,渲染了美食的滋味悠長。
“餃子講究三分面,五分餡,外加二分火候。火候指的是煮、蒸、煎。俗話說煮餃鮮、蒸餃香、煎餃味道能繞樑。說的就是火候。
餡是餃子的靈魂,無餡不成餃,無湯不煮麵。要想做一碗好麵條首先得有好湯,好湯指的是老湯、雞湯、高湯,其中包括醬、滷、汁、料。
餃子好吃主要體現在餡上,要不咋說餡是靈魂呢。並且餃子也是以所包的餡料命名的,比如三鮮餡餃子、酸菜餡餃子、芹菜餡餃子、青椒餡餃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