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古人智慧,今人記之。

老譚上火大了,每天都能接到周曉梅、張麗、木蘭的求助電話。

他一氣之下把長沙正在裝修的兩家店的開業時間往後推遲,王淑蘭也推遲了北京第五家店的開業,把這三家店籌備開業的人員補充到其他各店流失的崗位上,這才穩住態勢。

說實話這是事後閒談,說起來顯得輕鬆,其實當時的情況非常嚴峻,是老譚有生以來碰到的最大一次用人危機,幾天時間頭髮全白了——雖然光頭看不出來,但確實白了。

時間轉眼到了八月份,老譚一晃兒在蘇州待兩個月了,現在人員穩定,一切運轉正常,他準備回家看看。

英子已經在阿巧工作半年了,她聰明好學,人又勤快,同事都很喜歡。

開始時大夥對她是同情,一個毀了容離婚的單身女人,還帶著個孩子,屬實不易。

人都在處,時間一長彼此就瞭解了,加上英子隨和,與人為善,幹活任勞任怨,自然而然的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同情雖然還在,但更多的是友情。

英子唱歌好聽,閒暇之餘也大方的摘下口罩唱上幾首,獲得大夥的陣陣掌聲。

五月份,她透過了調餡、和麵、下劑子、擀皮、包餃子的一系列考核,正式成為一名初級餃子師傅,工資漲到了四千。這對她來說緊巴的日子終於可以喘口氣,母女倆可以鬆寬的月吃月用了。

另外有老譚這層關係,從上到下所有人對她都非常照顧,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上的。可以說這是她打帶著孩子獨自生活所過的最美氣的日子。

中央廚房的麵點間一共六個人,五女一男。

王紅是領導,英子和老大姐高桂蘭負責調餡,剩下兩個女的負責和麵。唯一一個男的主要幹力氣活,抬菜搬面,分裝配送打包。

中央廚房麵點間負責餃子工的培訓,所以說四個女的下劑子、擀皮、包餃子都得會,並且還得厲害,要不然當不了師傅。

王紅經常下店裡檢查,她不在的時候由老大姐高桂蘭負責。

高桂蘭五十二歲,下崗職工,在阿巧工作五年了。她是個樂觀人,沒啥愁事,成天樂呵呵的。對人也好,沒壞心眼兒,一副熱心腸。

其他兩個女工比較年輕,是店裡廚子的老婆,人都不錯。

唯一一個男的姓朱,叫朱德寶,四十歲,是李爽表弟,來阿巧之前站市場攬工了。為人忠厚,老實巴交,不多言不多語,說話先笑。只是左耳後天失聰,看上去有些木訥。

由於貌不出眾無能無奈,還半聾,所以一直單身。

這天王紅不在,調餡間就英子和高大姐。倆人把其他餡都調完了,只剩下酸菜沒絞。

高大姐對英子說:“就剩下酸菜餡了,你辛苦點兒,今兒兒媳婦來家,我提前回去一下,做做菜。”

英子說:“那你趕緊走吧,我一會兒就完事。”

高桂蘭走後英子把控好水的酸菜拿到剎餡機前,像往常一樣按下開關,可剎餡機一點反應沒有。她又試了兩次,還那樣。

於是把朱德寶喊過來叫他看看咋回事,是不是壞了。

朱德寶按下開關見機器沒反應,說壞了,然後便給維修工打電話,維修工說正在別的店修冰箱,得下午四點以後過來。

英子看著滿滿三大盆二百多斤的酸菜嘆了口氣,看來的得用刀一點點剁了。

“彆著急,我忙完了咱倆一起剁。”朱德寶說。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