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用人危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塵世上,四季更迭,花開花落,日月輪迴,似有天道迴圈。
每天都有人死去,每天也都有新的生命誕生。
活在塵世中的老百姓,平平淡淡忙忙碌碌,為了吃穿住用終日奔波,經歷著酸甜苦辣,也經歷著悲歡離合。用雙手創造著,讓自己、家人、親人活得更好,同時也用雙腳走著,丈量著生命的長短。
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古毅度蜜月之前和老譚講,叫他在蘇州多待些日子,等他回來再走。老譚明白他的意思,這次出去的時間久,家裡沒個人不行,怕出點啥事。
人吶,越有錢越膽小。
要說古毅啥人?那可是大哥,混社會的,現在有錢了也謹慎起來。
其實這也是人從沒錢往有錢過度的一個必然。俗話說越有錢越小氣,越窮越大方,要不然咋說窮大方窮大方呢。
人沒錢的時候心想反正都這樣了,大方大方無妨,嘴上豪氣。
等經歷了賺錢的過程變有錢了,知道錢來之不易,就開始小氣起來。其實也不是小氣,是有了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去做,沒利的少沾邊。
大多數人還會瞧不起當初在一起的窮哥們,慢慢的劃清界線,少來往了。
說一千道一萬人情有冷暖,親戚分厚薄,窮時好兄弟,富時眼眶高。
當然,古毅不是那種人,他只是不放心店裡,有老譚在他放心,可以毫不惦記的和老婆開開心心的度蜜月。
現在蘇州的十家店都上了“阿巧的魚”,為了保證質量,老譚一家店一家店的走,一家店一家店的教。有他指導魚做的都非常好,客人也喜歡,很快“阿巧的魚”便成了熱銷菜,蘇州城的老百姓只要開啟朋友圈都能看到,很多都是慕名而來,只為了一品為快。
不服不行,網路這玩意兒就是厲害。短短半個月時間,阿巧的魚便傳到了省城、北京、呼市和其他地方。
這天忠清打來電話,問老譚阿巧的魚能不能在北京銷售,北京客流量大,天南地北哪的人都有,應該能行。
老譚說可以試試,但省城肯定不行,北方人口味重,能吃鹹,對酸甜口的菜不咋喜歡,鍋包肉除外。
於是忠清開始在北京的四家店試賣,初時和蘇州一樣,不咋好,但到了第三天就火爆了,一個星期之後形成了熱銷。
一個月時間,“阿巧的魚”在京城和蘇州火爆餐飲市場,引起很多餐飲人的注意,紛紛去品嚐學習。同時還上了餐飲頭條,轟動一時。
阿巧餃子館也藉此徹底出名,一時間找合作的、加盟的絡繹不絕,但都被老譚下令給回絕了。
他要按制定好的計劃走,決不盲目擴張。
他的決定首先得到了豔華的無條件支援,張宇、燕子夫婦開始有些猶豫,畢竟放加盟的話會有大筆錢進賬,就算從現在起啥也不幹後半輩的錢都夠花了。但冷靜下來之後想不那回事,也支援老譚的決定。
王淑蘭、古毅、喬姍三人雖動心思,但加盟權不在手裡,本身還是合夥人,也就動動心思發發牢騷,反過來還是支援。
但集團卻流失了部分人才。
一八年的餐飲市場不咋好,很多飯店不賺錢,甚至賠錢。在這種形勢下突然發現了阿巧餃子館是賺錢模式,哪個餐飲人不心動?
可惜人家既不加盟又不合作,咋辦?
於是就出現了和當年海底撈一樣的現象,合作不成、加盟不上就挖牆腳,這打法好,簡單直接,省錢省力,非常現實的拿來主義。
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句話一點不假。一些禁不住高薪誘惑的廚子、調餡人員、餃子工、領班、部長紛紛跳槽,義無反顧的走了。
當然,走的都是入職不到三年的,三年以上的老員工都沒走,覺著不值當。
一條“阿巧的魚”開啟市場形成熱銷,成為時下流行的“網紅菜”,給店裡帶來效益,躥高人氣,同時也帶來了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