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張宇兩口子從早上八點就開始忙活。煲牛尾、燉蟲草雞、燒河魚、烤羊排,這些費事的得提前整,整晚了不趕趟。

兩個冷盤也準備好了,一個是雞爪子鹹菜,一個是熗拌幹豆腐,都是老譚愛吃的。

雞爪子鹹菜是朝陽、赤峰一帶的家常菜。

過去日子窮,老百姓過年沒啥好吃的,把雞骨架剁碎了,肉皮烀三分熟去油洗淨剁碎,黃豆提前泡好,然後到鹹菜缸撈兩個鹹菜疙瘩,剁碎。

把這四樣放一起像熬皮凍一樣熬,熬完了放外面晾一晚,就成了凍。吃起來咯吱咯吱的脆生,既有鹹淡又有滋味,十足的下酒好菜。

這種農家土菜雖上不了筵席,但好吃,家鄉味,媽媽味道。

老譚把雞爪子鹹菜和老家的豬頭燜子、碗托兒這三道菜都精心研究、製作、銷售過,說實話除了赤峰的三家店外其它地區的店都不好,最後取消了。

地方菜有一定的區域性,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飲食習慣,這就和長沙的臘雞臘鴨再好,拿到東北老百姓不愛吃是一個道理——吃不慣。

周曉梅接上老譚之後給燕子打了電話,等他倆到時菜已經做好擺桌子上了。

四個人先是寒暄一番,然後便奔主題——喝酒吃菜聊天。

兩杯酒過後,張宇舉杯對老譚說:“老譚,咱家頂數你辛苦,一年閒不著,今天這明天那的,啥都靠你,我和燕子我們兩口子敬你一杯!”

燕子也舉起酒杯,誠心誠意的說:“是,咱家全靠老譚呢,沒老譚就沒阿巧,我們兩口子鑽被窩都說這話。”

老譚舉杯和兩口子碰了一下,說:“客氣了,主要還是你們兩口子信任,大膽放心。”

張宇兩口子敬完老譚敬周曉梅,說了感謝話,接下來便自由發揮。

燕子和周曉梅嘮女人的事,老譚和張宇嘮男人話題。

老譚說:“我今年的計劃是把長沙的中央廚房店建起來,然後再開兩家,這樣一共是四家店。長沙暫時是四家店,不多開,從明年開始修整,修煉內功。”

“我同意。”張宇點頭,“你也該歇歇了,不能總幹。咱們也穩一穩,修整兩年,二零年再擴張。”

“嗯,我也這想法。現在餃子市場飽和了,市場一飽和競爭力就大,亂象叢生,模仿的也多,打價格戰。”老譚接著說:“咱家的優勢是小餃子館,機動靈活,餃子酒文化已經定型,成了招牌,這是別人家模仿不了的。

到目前為止原材料漲價還沒對咱家造成啥影響,估計也快。我對各地區的菜譜做了調整,主要針對餃子。

咱們不打價格戰,相反讓利。現在每盤餃子十六個,從三月一號開始增加到十八個,價格不變。”

聽老譚這麼說張宇計算了一下,然後說:“餃子的毛利率是百分之七十,你的意思是下降到百分之六十六?”

“對,讓出四個點掙回數錢,保證人氣。”老譚論證道:“咱家是小餃子館,社群店,主要為老百姓服務。老百姓到店吃飯是奔餃子來的,注意力在餃子上。

菜品改不改動客人不咋注意,餃子不一樣,多一個少一個都清楚、關係大。價格不變,每份增加兩個餃子,他覺著實惠,佔便宜了,想去別人家也不去了。”

張宇琢磨著,過一會兒點點頭,說:“我同意。”

燕子和周曉梅雖然嘮的熱鬧,但老譚和張宇嘮的啥也聽著呢。

燕子插話說:“我也同意,以前十六個餃子吃好,現在十八個餃子吃飽,吃飽和吃好不差倆餃子,但差心情。

不漲價叫客人多吃倆餃子舒服,就餐體驗增高,這是贏家。”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