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倆餃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初六,老譚坐上飛往呼市的飛機,來到呼市。
呼市的天和省城一樣冷,灰濛濛的,冬的顏色。
在飛機上老譚想到了之後先去看看燕子和張宇,挺長時間沒和他倆在一起聊了。雖然人家不管事,但畢竟是董事,是老闆,有些工作需要向人家彙報,同時也聽聽人家的意見。
現在不但是他倆不管事,豔華待產,再有倆月生了,也不管事,整個集團老譚說的算。說的算是說的算,但畢竟不是老闆,該請示的必須請示,不能亂了規矩。
老譚這點做得好,從不把自己放到老闆的位置上,一直當自己是管事的,兢兢業業克己奉公。這樣幹工作要是放到體制內的公家門,該是勞模、先進典型。
他了解豔華、燕子、張宇、包括老鄧。四人都沒啥野心,也沒啥猜忌,開飯店的初衷只是為了掙錢,讓日子好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行。
沒想到阿巧能發展成這樣,八年時間成了知名的餃子品牌,並且越做越大。
人在利益面前是自私的,容易衝昏頭腦。很多餐飲做到鼎盛時開始走下坡路,原因無外其他——利益分配不均,內部開始爭鬥,最後分崩離析。
好在燕子、豔華不是那樣人。
豔華善良、隨和,大度,有著比男人還敞亮的豁達。雖是女流,但看事情長遠,懂得捨得,這是難能可貴的。
因為有這樣的品德,才有了對人的信任,叫跟著她的人樂意去幹,阿巧才有今天。
燕子亦善良隨和,但和豔華比欠缺大度。
她是最先把自己活明白的人。活明白了很多東西就看得淡了,用一種平和的心態過有滋有味的日子,享受生活。
豔華和燕子都比老譚大,開始時老譚是她倆的老師,把她倆引入到餐飲中來。歷經八年風雨,倆人成長,如今在某方面已是老譚的老師——比如家庭,比如心態。
人都在不斷的經歷中成長,到啥時候都不要說自己厲害,有一得必有一失,所謂的厲害只是在某個領域內取得了成績,其他方面可能是失敗。
客觀地講,老譚作為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孩子,透過二十多年的打拼,做到今天這樣已經算成功了。
阿巧雖是小餃子館,比不得大飯店,可全國三十多家店,一家店按五十個員工算,就一千五百多人。說白了,阿巧只要營業一天,就有一千五百多人對生活報以希望,要是關門了,一千五百多人就得下崗,得為了生計重新找工作。
為了這一千五百多人,老譚還不能停下來,他得時時刻刻保持最佳狀態,坐在阿巧這掛馬車駕轅的位置上,使出渾身的勁兒吆喝著、吶喊著往前拉。
飛機穩穩降落,老譚走出甬道,過了閘關,周曉梅正笑盈盈的衝他擺手。
倆人上了車。
“本打算到我家給你接風的,燕姐和張宇說他們在家準備好了,叫我把你接他家去。”周曉梅一邊開車一邊說。
“那就去他們家,我也正想和他們兩口子嘮嘮呢。”老譚說。
“家都挺好的吧小叔?”周曉梅問。
“嗯,都好。你爸你媽也好?”
“好,我爸還等著和你喝酒呢。”
“明天吧,今天不行了。對了,你爸啥時候回美麗谷?”老譚問。
“初九,酒坊都初九開工。”周曉梅說。
老譚笑笑說也是,隨後問:“和家棟咋樣?挺好的?”
“挺好,一切挺好。”周曉梅臉上洋溢著幸福的表情。谷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