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有名王淑蘭想起件事,說:“一號那天市餐飲協會來個邀請函,月底有個峰會,參不參加?”

“北京市的?”老譚問。

“嗯。”

“你去吧,我過不去。”

“可寫你名了。”王淑蘭提醒道。

“寫名也不去,沒時間,裝修離不開人,你和小梅去吧。”

王淑蘭的意思是叫老譚參加,這樣好領老譚去老中醫那看看,主要是不放心他身體,惦記著。見老譚執意不來也就罷了,但終究放心不下,想有時間去看看他。

時間轉眼到了五月份,中央廚房店馬上裝修完了。這期間老譚回了一趟省城,順便回老家看了母親。

母親身體很好,能吃能喝,精神頭十足。八十五歲的老人有這樣體格不錯了,有福之人。

離家的頭天晚上,母親沒像往日那樣早早入睡,坐在炕上對老譚說:“你也快五十的人了,啥都明白,不用人總說。以後那菸酒少用,沒啥好處,飯多吃點行,但晚上飯少吃。

別看我沒在跟前兒,一省思也知道啥樣,沒老糊塗。你總在外邊,家就林燕和孩子倆,時間長了不行。孩子小鬧人,但聽話;孩子大了不鬧人,也不聽話了,就他媽管不了。

家恆轉年上高中,成大小夥子了,你得在家。當爹的咋說是個男的,得叫孩子有個怕的。”

老譚說:“嗯,知道了。”

“孩子得從小律條兒,當媽的管孩子沒那狠心,總順著,你得管。咋說得叫他出息個人吧?現在條件好了,十七八、二十來歲的大小夥子還唸書呢,考大學、考研啥的,擱過去哪有這好事,十五、六都成家立業支門口過日子了。

說這話不是叫孩子不念書,你得跟他講咋出息人。有些東西那學校教,有些東西不教,全靠爹媽呢。沒聽有那句話嗎,子不教父之過。”

“嗯,我知道,放心吧,一定管好。”

“我能活活幾年,八十多,土都埋脖頸了。主要是你們,都有兒有女,要想到老了和我似的,就得打小律條孩子,孝不孝順不是打嘴說的,是跟爹媽學的。

爹媽不合兒冷淡,父不教來子不孝。現在你不能考慮自個兒,那麼大小子呢,得給他打算。老話講掙下家財千萬貫,不肖子孫多耍錢。爭名奪利是妄言,臨死兩手握空拳。

過日子看著是過錢呢,但錢多沒用,還是過人呢。你姐你們老了不一定如我,我六個兒女,這個不行那個還行呢,有人管,掉不到地上。你們都一家一個,不管就真沒人管了。

幹這些年你不有那些徒弟嗎,他們也都行了,叫幹去。別總往外地跑了,在家管管孩子,林燕也輕快點兒。林燕不錯的了,一個婦女,十多年就自己帶孩子,還得管家,你跑外面當甩手掌櫃的,夠一說了。”

老譚沉著不吱聲,母親說的在理兒。

“人講仁義禮為先,樹講枝葉方為圓。仨人抗不過一個理字,輪也該輪到你管家管孩子了。居家過日子不是說老爺們把錢掙回來就行了,能掙錢的有的是,日子不一定就過好,孩子也不一定就出息成人。

過日子柴米油鹽、裡打外差的啥不得考慮,光一個女的行嗎?你那個爹別看長一輩子病,日子沒起來,但知道的人每一個敢說個不字的。

人家顧家,外頭事不用我張羅。再有就是瞅把你和你幾個姐律條的,各個爭氣、孝順,要不然我能有這福享?

回去後跟你們老闆說,就說孩子大了他媽管不了,你得在家管孩子,不去外地了。”

老譚沒說話,點頭答應。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