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阿巧雖不能和那些知名的餐飲企業相比,但它年輕,剛剛起步,未來大有前途,前景廣闊。

坐在老譚身邊的豔華,她此刻的心情和老譚一樣——激動而欣慰。

按企業價值算,她現在已經步入小有成就的企業家行列,是人們羨慕的存在。如果現在把阿巧的三十二家店出手,加上其品牌價值,她已是貨真價實的千萬富婆。

千萬富婆,這是她想過的嗎?

說實話她壓根兒沒想過,做夢都沒想過。

世上事往往如此,不想太多,保持一顆平常而善良的心,認真的、堅持去做,收穫往往出乎意料。

看似偶然,其實必然。

當懂得得失悟透人生的時候,金錢就看淡了,而活著的美好和價值才更重要。

這些道理對老譚和豔華來說也許還沒真正懂得,但他倆正走在這條路上,在心的指引下做事,感到很

平常也很正常。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豔華當初開飯店的想法,那時她和燕子只想開個小飯店,根本沒想掙多少多的錢,夠花的就行。

那時的夠花就是三千五千的,連一萬都沒敢想,甚至想只要有個事做不賠錢就行,就當學經驗了。

在老譚的建議下開了餃子館,把投資從幾萬提升到二十多萬。說實話當時也膽戰心驚,心想能收回成本就行。

人無貪慾心自寬,懂得知足事自成。

平常心做平常事,保持初心福自來。

說實話,人能在錢跟前保持初心不容易,但保持住了就一定福報深厚。

阿巧成功了,賺錢了。難能可貴的是兩個女人沒被錢迷惑,還和以前一樣,頂多是覺著有意思辛苦沒白費而已。

用豔華的話講一年純收入二十萬就行,這都比當初預計的多老多了。

當然,實際收入比這多,只不過不在意而已。

因為不在意才敢投資,才敢把大部分利潤讓出去,讓合作伙伴和跟著乾的員工獲利,從而有了發展共贏,收穫了更多利潤。

舉個簡單例子,這話是燕子和張宇退出管理時燕子說的。

她說咱家酸菜餡餃子十六塊錢一盤,努努力賣十七塊錢客人也不會說啥,可是咱們降一塊賣十五更好。讓出的一塊錢是成本,收回來的是翻倍的利潤和口碑。

她當時說完豔華和老譚震動很大,沒想到一項大大咧咧的她竟有如此厲害見解。

“不用敬佩的看我,開始開飯店的時候省思掙個零花錢就行,沒成想掙這多。掙得多了弄明白一個道理——不是所有的利潤都是和菜價成正比的,利潤也不全出在菜價上。

咱們這些年的錢咋掙的?

總結起來一讓一提。

給客人讓成本,給員工提待遇。開始我不接受,現在服了。

不跟客人爭得失,得到的是利潤;不跟員工爭利益,得到的還是利潤。”

燕子的話既說明問題有發人深思。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