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做菜(第2/2頁)
章節報錯
老譚樓上樓下走了一圈,應該說很滿意。
服務員和廚房人員在收拾衛生,店長和廚師長在省城培訓時見過老譚,都先後過來熱情的打招呼。老譚向倆人詢問了員工的住寢情況,倆人說好,寬敞、方便,啥都有,和在家一樣。
老譚一直很關心員工的住寢情況,所以不管哪個地區的店寢室條件都很好,和別的飯店比起來優越許多。當然,錢花的也多。
開飯店不要怕花錢,尤其在員工身上,因為他們是創造財富的那些人。
老譚下飛機的時候是下午三點,現在五點已過,從店裡出來后王淑蘭領著直接去了上次請萬軍吃飯的福興樓。
品嚐了赤峰特色“對夾”和本地菜後,老譚說:“對夾挺地道兒,但我對它不感冒,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這菜炒的絕對行,有滋味,和省城差不多,底味重。”
“我吃著有點鹹。”王淑蘭說。
老譚點頭說:“這地方離我老家北票近,這地方人說話口音和我家那差不多,吃飯也一樣,能吃鹹。”
“但我看你口不重。”王淑蘭說。
“廚子口都這樣,可輕可重。”老譚說:“當廚子的到飯店吃飯一般都不挑,都是幹這行的,合口多吃點,下次還來,不合口少吃點,下次不來就行了。”
王淑蘭看著老譚問:“老弟,我一直聽你說自己是廚子,咋不叫廚師呢?”
“廚師不敢當,能擔得起師字的那得啥人?咱還不行。”老譚深有感觸道:“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天高地厚,剛會炒菜就覺著了不起了,喜歡別人叫自己廚師、師傅、大廚,聽著美,以為自己真是師傅了。
但菜這玩意兒越炒越害怕,越炒越覺著不會炒菜,不是廚子。說實話現在誰叫我師傅我都發毛,感覺啥菜都會做,細省思省思又啥都不會。
在飯店幹二十年了,現在誰問我啥菜拿手都說不上來。也研究了幾道菜,但都不理想,有時候回想一下好像一道拿手菜都沒有。”
王淑蘭說:“咱家這些菜不都是你研究的嗎。”
“看著是,也不是。這要是十年前我敢說這些菜是我的,現在不敢了,那都是以前廚子留下的,我只不過改進一下,換個做法,被現在的客人接受而已。”
老譚接著說:“任何一道新菜的研發都是在老菜基礎之上的,什麼是創新?創新大部分來源於複製,在複製的過程中加進新的東西。
拿咱家現在賣的火的羊肉來說,要不是吃了牧區地道的手把肉也研究不出來,其中百分之七十是手把肉的影子,百分之三十是炒菜手藝,能說是我的菜嗎?我只不過給融合一下。”
“太謙虛了。”王淑蘭說。
“不是謙虛,本來就這樣。我每個月都上灶臺炒菜,每回炒菜的感覺都不一樣。你不知道,只有站在灶臺上的時候才感覺踏實,那才是我。
廚子出身,三尺灶是舞臺,大勺把養家,手藝分好壞,德行見高低。人這輩子修行不到炒不出好菜來。
炒菜和做人是一樣的。
好人做好菜,滋味其中;壞人做爛菜,熟了而已。”
“有道理。”王淑蘭認同的點頭,心生敬佩。
“菜之極致是返璞歸真、原汁原味。
人做不到善,也就是人之初,就算知道極致也炒不出來。這不是手藝問題,是心性,是修行,是做人。”老譚說。
“道理深奧,刮目相看。”王淑蘭笑著說。
“呵呵,哪來深奧,道理大同,大道至簡。
牧區的手把肉之所以好吃,是牧民淳樸,沒那些心機。羊天然放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從不育肥。
客人來了羊現殺、肉現煮,把酒斟滿,原生態的下馬酒把人唱醉,那肉能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