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在的我表哥是憑能力幹出來的,沒借老丈人光。他那人倔,耿直,原則性強,要不然也不能轉業。”周曉梅說。

王淑蘭眼前浮現出周曉梅表哥萬軍的面孔,問:“你嫂子鎮長,你表哥書記,倆人都不著家,孩子誰管?”

“他家孩子小,剛上高中,我嫂子爸媽管。”

王淑蘭噢了一聲,然後適時地扯開話題,說:“咱家現在呼市五家店,集寧一家,錫林浩特兩家,鄂爾多斯一家,包頭兩家,赤峰一家,加起來十一家。我覺著十一家行了,下一步可以往北京發展。”

“你一直惦記北京。”周曉梅笑。

“咋說呢——”王淑蘭點上根菸,第一口煙霧散盡,感慨中帶著悲羌說:“不惦記是假的,出來快十年了,得殺回去。”

“理解。”周曉梅點頭。

王淑蘭說:“內蒙大,分散,管理起來費勁兒。拿鄂爾多斯和赤峰來說,一千多里。從呼市到錫林浩特也將近一千,這要是在北京都出河北了。

北京首都,人多,客流量大,開飯店不用擔心客源,只要好吃就有人。尤其咱家餃子館,肯定沒問題。我都想了,進京不在繁華地段開,那地方房租貴,不划算。咱們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在五環外,周邊,服務老百姓,一樣賺錢。”

周曉梅想了一下,說:“應該先考察一下。”

“考察必須的,等把包頭和赤峰店開業,倒出點時間,咱倆去一趟。”

“行。”

“估計得十月份以後,先考察選地方,要開也是過年,不著急。”

“和我小叔說沒?”周曉梅問。

“沒呢,我是這想的,等到時候再說。”王淑蘭接著問:“蘇州那邊快開業了吧?”

“嗯,快了,六月中旬。”

“開業的時候咱倆過去,給古毅捧捧場。”

要說這世上過的最快的就是時間了,轉眼到了六月份,阿巧先是省城的第八家直營店開業,緊接著蘇州店經過一個多月的裝修,正式開業。

開業的時候豔華、張麗、張宇、燕子、周曉梅、王淑蘭、忠清、秦麗麗、張向東、以及東北區和內蒙區的合夥人全都來了,還有蘇州這邊的王姐、喬姍、喬剛兄妹,閻總、張老闆、徐老闆等人。

還是按以往慣例,沒大張旗鼓的造勢,就是在開業當天開門迎客了。

低調開業,生意火爆。

原因簡單。第一,挨著拙政園,不用擔心客人;第二,宣傳冊早發出去了,很多人奔著東北餃子酒慕名而來。

管它好吃不好吃,先嚐一嘗再說。好吃,以後還來;不好吃,再見。

怎麼說呢,誇張點兒,第一天就引爆了。

不敢說整個蘇州城,至少拙政園周圍的老百姓都曉得了。阿巧的餃子館餃子好吃,地道兒;東北菜做的好,有滋有味;尤其是養生酒,喝著那叫個舒坦。

進店的客人也都知道了東北那句著名的鄉諺:餃子就酒、越喝越有。

當然還有下句:吃餃子不喝酒,不如餵狗。

餃子好吃菜地道,酒香醇厚暖人心。

店面樸實,關東味濃。

一穗高粱,一掛玉米,一串紅彤彤的辣椒,一張喜迎迎的笑臉。

高掛的紅燈籠喜氣洋洋,帶皮的白樺樹柱子訴說雪鄉風情。

一壺老酒,一個故事;

一盤餃子,一段往事。

一句土味的“大舅、二姨您來啦——”倍感親切,如到家裡,若是東北老鄉,禁不住鼻兒根發酸

阿巧,蘇州第一家,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