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他有些後悔叫老譚走了。如果老譚在的話,廚房不會這麼亂,生意不會下滑,營業額一百五十萬很正常,賣一百八十萬也有可能。

所有的流程標準也已經固化,飯店走上了正軌。

可是,當初覺著已經行了,就是老譚不在也不會出現生意下滑

看來是自己決策失誤呀。

有心把老譚叫回來,但拉不下這個臉。

王剛乾工作沒毛病,對飯店盡心盡責,對自己忠心耿耿,這些年了沒啥說的,和兄弟一樣。但管理確實不行。雖然沒少出去學習,但進步很小。叫他幹外場事拿手,內部管理欠缺的厲害。

時間進入十二月份,徐總收到東方美食的邀請函。

這是二零一零年最後一次為期三天的KTP考察,地點在廣州,將要考察八家生意火爆的飯店,同時有現場學習交流研討會。

關東人家作為省城最大的農家院,給了三個名額。當然不是免費的,每個名額三千二百塊錢。

徐總覺得這是一個實地考察的好機會,比上課培訓的效果好,於是帶著王剛和張麗去了。

這次考察對徐總、王剛、張麗他們仨的觸動很大。

俗話說“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跟著考察團參觀學習,對人家飯店的管理理念、流程標準、營銷策劃、團隊建設、企業文化無不感到震驚。和人家比起來,自己的管理啥也不是,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太多,在人家面前就是個小學生。

印象最深的飯店是“品海樓”。面積三千四百平,中高檔消費,廚房員工七十人,前臺一百人,散臺九十六個,大小包房三十五個。

客單價七十,翻檯率百分之二百八,每日營業額八萬元,年營業額兩千九百萬。

這個數字是關東人家的一倍。

整個廚房為半明檔,乾淨、整潔、衛生,五常管理堪稱典範,教科書一樣。開啟任何一個冰櫃,原料全部裝進保鮮盒,並且有明顯標示和警示線,規規矩矩。

青菜間菜架子全部離牆五公分,架子上的菜筐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按標識裝著各種摘洗好的青菜,每個菜筐下面都放著一個淋水槽,地面保持乾爽,沒有積水。

各個操作間的衛生、物品擺放就不用說了,規矩到位,條理清晰,有名有姓有家。

出品有順暢的流程和嚴格的標準,並且有圖解示例,一目瞭然,很難出現質量問題。

廚房工作到位,前臺工作更到位。

開啟備餐櫃,杯碗勺碟、筷夾紙袋各自有各自位置,規規矩矩整齊不亂。上菜有上菜的順序,撤臺有撤臺的流程,全部按著流程操作,忙而不亂,緊張有序。

員工的幸福指數很高,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發自內心的微笑。這一點很難做到,前臺服務人員透過訓練能養成習慣,叫廚房人員達到這個程度就不是訓練的事了,而是企業文化的作用。

分享交流會在品海樓舉行,團隊風采和企業文化展示讓同行們歎服,發出內心的喝彩。

廚師長和經理分別作了彙報,現場回答了同行們的提問,精彩的彙報和滿意的回答不時獲得陣陣熱烈的掌聲。

考察回來之後,徐總意識到管理的重要性,急需老譚這樣的人才,對請老譚回來的想法越發強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