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都以為這是親姐倆兒呢。

除了李哥兩口子去接兒子,有時倒不出空,李哥的戰友二平和李建也去接。

李哥、二平、李建是飛機廠正式職工,沒進廠之前是武警,轉業到飛機廠工作。透過李哥老譚和二平、李建成為朋友,四家人關係處得相當好,和哥兄弟似的。

二平和李建都結婚了,還沒孩子。

李建在他們哥四個裡年齡最小,像個小孩似的,她物件麗麗是林燕給介紹的。李建對老譚兒子非常喜歡,是孩子乾爹。

二平比李建大,結婚四年,媳婦在家待業。愛喝酒,和老譚一樣是純粹的酒鬼。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這些年老譚在外地工作,家裡多虧了李哥他們照顧。

上兩天林燕星期天休息,領著兒子去上美術課,回來的時候兒子說:“媽媽,別的小朋友家都是大房子,咱家啥時候買大房子?”

兒子的話叫林燕心裡很不好受。

兒子五週歲,十分懂事,從來不挑吃挑穿,小小年紀知道爸爸媽媽辛苦,很少調皮。有時林燕下班回來晚,九十點鐘到家,兒子在李哥家吃完飯就自己脫衣服睡了。

每次看到兒子自己睡在床上,小臉紅撲撲的,林燕眼裡就會有心酸的、欣慰的淚水滑落。

林燕決定買房子。

給老譚打了電話,說:“你只要堅持上班,今年咱們就把房子買了。”

老譚說:“該買就買,我在這能幹到春節,春節之後重新找工作。”

林燕有些氣惱又有些擔憂的說:“買完房子咱家就不剩啥錢了,你兒子還說要大房子,不要小的。房子買完了你下崗不掙錢,就靠我一個人的工資還完房貸剩不下啥,到時候你兒子連牛奶都喝不上,看你咋整。”

老譚笑著說:“放心大膽買,我還你叫你們娘倆兒喝西北風,錢不是問題,我工作好找,你就買吧。”

他雖然不管錢,但是對家裡的經濟情況大致瞭解。

買房子是大事,夫妻倆觀點意見一致統一。

打工這些年,不就是為了在省城有個房子,安家樂業嗎?

沒房子怎麼安家,沒安家怎麼樂業?

買房子正式提到日程上來,老譚雖然不在家,但必須大力支援。

林燕看了三個二手房和一個新房,都不算滿意,主要原因是這四個房子都不在松山路這。在松山路生活了將近十年,對這裡有感情,不想離開,準備在這條路上買個房子。

現在整個松山路的房價高的嚇人,一張嘴就是六千打底。

林燕準備買個過去的老兩室,五、六十平,夠一家三口住的。可是看過新兩室之後心就活了,加上兒子也童聲童氣的說喜歡大房子,於是決定買新兩室。

新兩室面積大,廚房、衛生間、客廳都寬敞,住著也舒服,可是錢也多呀。

買完房子就沒錢裝修了。

林燕想先不裝修,挑裝修差不多的二手房買,先住幾年,等手裡寬敞了再裝。合計著兒子五週歲,不急,房子能住到兒子上大學。等兒子大學畢業不一定幹啥呢,也不一定在什麼地方工作,房子夠老兩口住的就行。

買完房子繼續攢錢,供兒子唸書,等兒子結婚的時候再買套房子給他,這輩子就算完成任務。

哎,還得幹,不能閒著。

兒子天天花錢,牛奶、麵包、園費,兒子長得快,上半年買的衣服下半年穿就小了,還得買。小孩衣服多貴呀,比大人的都貴,也不能看著別人家孩子穿叫自己孩子瞅著吧。

還得給報補習班,興趣班,學美術、舞蹈、音樂、英語,這都得錢,一個月下來將近一千。

一家三口還得吃吧,還得穿吧,水電費、煤氣費、買米買面買菜,油鹽醬醋,人情來往,哪哪都得花錢,一個月沒三、四千根本不夠。

老譚上班還行,掙得多,夠花,還房貸還能剩點兒。他要是不上班就白扯,自己根本撐不起來。

現在冷鏈物流效益還行,自己也熟悉了,就是工資低點,三千五,好在給交三險一金。

有老物流一個月五千多,自己啥時候能掙哪些呢?

買房子李哥給了不少建議,說最好在松山路買,這裡是三臺子繁華地段,有潛力,升值空間大,到時候想換房子賣也好賣,並且不賠錢。

於是決定就在松山路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