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話題轉到飯店上來。

“小王你現在和小譚合作,啥時候開業?”張老問王總。

王總先是禮貌的笑了笑,然後說:“鄂爾多斯的九月份開業,錫林浩特的十月份。”

“挺厲害呀,有魄力,一下子做兩家。”張老誇讚道。

“主要是阿巧這個專案好,有潛力。”王總說。

張老轉而問老譚:“小譚,既然都是你們管理運營,怎麼不自己開?”

“錢不是一個人賺的,再說資金鍊沒那麼長,大夥兒一起玩比一個人熱鬧。”老譚說完笑了笑。

“你這個想法好,借雞下蛋。”張老道。

“有這意思。”老譚說。

趙老插話說:“做生意眼光得長遠,我看你們這個方式挺好,賺錢的同時還把品牌擴大了,一舉兩得。”

“我主要是借譚總的光,他把啥都打造好了,我只管出錢就行,剩下的就是數錢,呵呵,我倆兒說合夥人正合適。”王總說。

張老接過古毅遞過來的煙點上,抽了一口,說:“做任何事都講戰略戰術,開飯店也一樣。上升一下高度,從戰略上講阿巧是打造餃子品牌,弘揚中國傳統的餃子文化,以省城為中心向全國發展,給老百姓奉獻好的美食。

戰術上是自主經營加合作方式,等於兩條腿走路,這比盲目擴張和無序加盟強。從技術層面講能夠達到標準統一,產品不會走形走樣;從管理上講模式一致,不會出現各自為戰的局面,更不會出現投資人為了逐利而影響運營的現象。

合作雙方互惠互利,風險共擔,利潤共享,看著是兩家人,其實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屬於一家人。對了,你們應該成立個集團,把合夥人納入進來,在大方向上群力群策,對企業發展是一大助力。”

張老說完王總禁不住眼睛一亮,下意識的向老譚看了一眼。老譚沒看她,腦袋裡正思考張老說的話。

隨著直營店和合作店的增加,這段時間老譚在管理上隱約的有吃力的感覺。這感覺很奇怪,像走了很長一段路的人突然沒了方向,或者是腳下出了岔口,不知道該走那條道似的。

暫且不說直營的十家店,這些店的管理在他心裡裝著,亂不了。主要是合作店,都在外埠,位置分散,管理起來有些吃力,做不到直接督導,總是擔心著。

什麼都是這樣,集中了好管理,分散了難安排。管理一旦少了檢查督導,勢必出現鬆懈現象。

合作店的店長、廚師長歸公司統一管理,而老闆是獨立的,以合夥人的形式存在。雖然協議上寫得明白,合夥人不得參與運營管理,但實際上哪個老闆都會對管理說上幾句,畢竟飯店是人家出資建的,還叫話都不能說了?

這樣就出現了一個隱藏的矛盾。店長和廚師長按著總部的命令執行,同時又不得不聽老闆的一些話,有時候總部的命令和老闆的話是矛盾的,這就難辦了。

畢竟合作店在外地,總部不能總派人過去督導,而老闆幾乎每天都去店裡,即使不指手畫腳也有指揮店長和廚師長權利——雖然協議上規定他沒權指揮。

顯然,這個合夥人模式是有漏洞的,表面上雙方是利益共同體,其實沒真正成為一家人,有點像僱主與僱員的關係。

張老的話給老譚提了醒,似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張老說得對,我好好考慮考慮。”老譚說。

“既然是合夥人,在一起賺錢,就拉進一個圈子共謀發展,對誰都好。做事格局要大些,眼光往遠裡放。你們不僅僅是合夥人那麼簡單,要把自己定位在領著大家往前走的位置上。”

張老喝了口茶,繼續說:“像小王,完全可以是內蒙地區的總合夥人,那叫啥來著,對,總代理。她是合作店的總代理,以後只要是內蒙地區要合作的都歸她管,小譚你對她一個人說話就完了。

合作模式不變,該咋分成還咋分成,至於如何與投資人談是她的事。她也是集團人,代表集團利益,不會往壞了整的。舉個簡單例子,小譚,你老家有個北寶鐵礦吧?”

“嗯,有。”老譚回答。

“北寶鐵礦和凌鋼是兩家企業,當然,凌鋼是個大公司,比北寶強。他們兩家都往安鋼供貨,還有另外三家也是。這五家一直存在競爭,常年的互相打壓排擠。

現在這現象沒了,為啥?成集團了。安鋼把五家組成個集團,凌鋼是代理人,現在是真正的利益共同體,一家人,還打壓排擠啥?如今發展的非常好,比各自為戰的時候賺錢,工人們也高興。”

這情況老譚知道,認真的點點頭。

“你完全可以把合作放開,以點帶面,劃分幾個區域,找幾個代理人,成立集團,這樣才能更好的管理,把企業做大做強。”張老很氣派的說。

“謝張老,一席話醍醐灌頂,受益匪淺。”老譚誠懇的說。

“哪裡,應該我謝你才對,飯店那麼忙還專門陪我這老頭子,很過意不去。”張老說。

“張老客氣了,都是省城人,您來了我們理應接待。”老譚說。

這時古毅提議道:“咱們共同喝一杯,一是敬張老來內蒙,希望玩的開心;二來,呵呵,譚老弟,你不是找代理人嗎,南方那邊給我,老哥在蘇州好使,等我不在商會幹了就和你一起做餃子館,往南方發展。”

說笑中大夥兒共同舉杯,同幹共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