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老譚和劉哥喝酒聊天(第1/2頁)
章節報錯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不經意間躍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東方睡獅已醒,巨吼震撼世界。
中國所發生的變化和飛速發展,以及取得的震驚世界的成績,不是咱一個廚子所能描繪的。但慶幸自己是一箇中國人,併為之驕傲自豪。
用餐飲人的眼光看,改革開放給餐飲業所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當然,它也像其他行業一樣經歷了最初無序的爆發,讓一小部分人先富了起來。然後走入迷茫期,亂象環生。最後經過整整一代人的付出、摸索、前行,漸漸規範起來,形成現在專業化、標準化、流程化的餐飲時代。
民以食為天。任何時候,歷朝歷代,衣食住行都是必不可少的,做買賣只要不離開這四大塊,一般都賠不了錢。
尤其是飯店,從古至今一直有,從沒斷過。
開飯店也好,賣衣服也罷,不管做什麼,要想賺錢,首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要做的事是不是對老百姓有利的?有利,老百姓接受,才會產生消費,反之異然;
能不能堅持十年以上?
堅持就是勝利。拿開飯店來說,初步統計,目前中國飯店的平均壽命為三點四年。堅持五年以上的佔百分之三十,十年以上的百分之十,三十年以上的不足百分之二。
五年以上的飯店大部分盈利運營,真正賺錢的是十年以上的。從開業到關門只堅持三年時間的大部分賠錢,沒賠的也沒賺著,鬧個本齊不錯了。
這也對應了十年黃金法則。
能不能不忘初心,堅守最初的誓言?說誓言有點過,但就是這個意思,說白了是不忘本。有多少發財之後得意忘形忘了本分的,最後毫無例外的被打回原形。
總結一下人得做好事,可能做不到無我,但一定要有利他心,敬天愛人。
還有就是不能頭腦一熱,三分鐘熱血,過那個勁兒就不想幹了。俗話說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
立志,就這個理兒。
另外切記厚德載物,沒那大德行承載不了那大財富,不能富了沒德,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五月的省城已是滿眼綠色,陽光溫暖,微風習習,十分舒爽。
下午四點時分,老譚從省北大學城店出來,沒有回老店,叫司機把他送到自己家小區後面的小公園。下車後點上支菸,一邊抽一邊四下看著。
小公園綠樹蔥蔥,周圍的圍欄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半米高的矮牆,四十公分寬,上面鋪著大理石面,方便人們小憩。
五、六個剪頭師傅在樹蔭下襬攤,攤位簡單,一把椅子,一套剪頭工具,身上穿著件白大褂,口袋裡彆著把木梳,就成了。
剪頭師傅無一例外都是老頭,年紀最小的也五十開外。他們是省城最後一批剃頭匠,雖然理不出理髮店裡的那些潮型,但刮臉、剃頭、修面的老手藝依然吃香,顧客絡繹不絕,都是老主道。
三塊錢一位,童叟無欺。
幾位老者看來和剪頭師傅相熟,在他們攤位旁擺了象棋,聚精會神的下著,旁邊還圍了幾個觀看者。
老譚是到這來尋老劉大哥的。
我們是否還記得那位愛打麻將能喝酒的老劉大哥?
老譚自打忙上呼市的店後,呼市省城兩頭跑,很少和劉哥見面。最近一次還是去年回老家前,之後一直沒見。
上兩天給劉哥打電話,劉哥說眼病越來越嚴重,已經玩不了麻將了,現在沒事就在小公園溜達,走走圈,看人家跳廣場舞,再不就到剪頭攤坐坐,和那些老頭聊聊天,看看下棋。
老譚和老劉大哥是忘年交,說起來如果沒有老劉大哥,老譚就不會認識燕子,也不會有和豔華的久別重逢,更不會有阿巧了。
當然,也不會認識小鳳,不會透過小鳳認識袁姐,有了甘旗卡之行,和內蒙古結下不解之緣。
有因必有果。
在我們的生命裡,往往因為一個普通的善緣,結識個朋友,以誠相待用心相交,不知不覺種了善因,陸續認識了很多人,從而潛移默化的改變著命運。
老譚沒在剪頭攤這看著劉哥,就進了裡面。
四點多,還稍微有點熱,進門右邊的健身區沒人。左邊草坪的樹蔭下一群身穿旗袍的老太太在走模特步,舒緩的音樂吸引了老譚,走過去看了一會兒。
別看是老太太,在神態和氣質上一點不輸年輕人,雖沒有專業模特走的好,但那神韻、步伐、節奏一點不差。
專業模特走的是T臺秀,她們走的是人生秀;專業模特是一種職業,她們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沉澱下來的味道——滿足、自信。
這些老太太,活明白了。
老譚在心裡說了一句,然後羨慕的流連一眼,轉身往假山那邊的涼亭走去。
還沒到涼亭就看到了劉哥,正手裡拿著個水杯坐在那聽人家拉二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