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開始廚藝比拼(第1/2頁)
章節報錯
二零一五年元月二日,下午一點三十分。
呼市海東路阿巧餃子館,第一屆東北風廚藝比拼交流大賽正式開始。
伴隨著強勁動感富有節奏的音樂,餃子館員工臉上帶著自信的笑容,熱情洋溢的跳著激情四射的舞蹈,瞬間把整個現場氣氛帶動起來,空氣都似乎被點燃了。
前來觀看比賽的、參賽的、以及評委都被這氣氛帶動起來,情緒高漲,有些年輕的廚師隨著音樂一起晃動身體,雙手高舉,不是發出歡快的喊聲。
領舞的是木蘭琪琪格,她今天穿著一身簇新的蒙古長袍,帽子高高,精緻的臉蛋微笑著,隨著音樂豪放的舞動。揮動的雙手在節奏的高潮時像指揮一樣猛地一揮,大家異口同聲的發出喊聲。
“耶——”
評委席上的十一位評委除了郎會長、古毅、趙部長、康敏之外,其他人都很震驚,想不到一個餃子館舉辦的廚藝比拼竟然有這樣的開場方式。
這真的是一個只有四百平的餃子館嗎?
其中幾位評委在接到郎會長的邀請時,聽說是一家餃子館舉行的廚藝比賽都沒打算來,覺著一個餃子館能舉辦啥比賽,頂多是研發幾道新菜,叫人嚐嚐罷了。
但是看到這不亞於大酒店或者是社會舉辦的廚藝大賽賽的開場時,禁不住重新認識這個餃子館,並且對接下來的比賽期待起來。
震驚的不僅僅是他們,還有坐在貴賓席上的飯店老闆、餐飲同行。
此時大東北和東北味道的老闆已經徹底沒了瞧不起阿巧餃子館的念頭。沒來之前倆人沒把阿巧放在眼裡,覺著阿巧的生意火爆只是一種現象,堅持不了太長時間,如果沒有養生酒的支撐,可能開業三個月就消停了。
可是今天自打進到阿店裡後,所看所聽和所感受到的,雖然嘴上沒說,但心裡清楚,自己做的沒人家好。
從員工臉上的笑容和熱情的接待上可以看出,人家訓練有素,規矩標準。自家和人家存在著差距。尤其這出人意料的精彩開場,叫人汗顏。
若是這比拼在自家舉行,實事求是的說做不到這樣,甚至都不會想到這些。
阿巧的火是有道理的。
不但他倆有如此感受,小東北、哈爾濱餃子、東北人家、以及來觀賽的其他飯店老闆也都有。
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一家好的餐廳管理至關重要,決定成敗。
“尊敬的各位領導,給位嘉賓,餐飲同行們,下午好!”木蘭微笑著向大家問候,深深鞠躬。
現場響起一片掌聲。
“在二零一五年到來之際,我們東北飯店在市烹飪協會、市電視臺美食欄目組的大力支援下,第一屆東北風廚藝比拼交流大賽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籌備,今天正式拉開帷幕。
所有的準備都是為老百姓做一口好吃的,所有的努力都為自己得到認可,所有的付出都是為了沉甸甸的收穫!
餐飲人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辛苦打拼中,汗水飛灑火熱的灶臺,青春留下廳堂的靚影,為了心中那份執著的堅守,為了更好地生活,無怨無悔。
我們是在祖國大西北闖蕩的東北人,為了生活,付出的努力和經歷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
東北一家親!
今天我們匯聚一堂,比的是手藝,拼的是高低,烹飪的是美味,發揚的是東北餐飲人吃苦耐勞團結一致的精神!”
木蘭的話得到大家熱烈的掌聲。
緊接著趙部長作為評委代表做了簡短髮言,比拼就開始了。
由於廚房小,還有電視臺在裡面錄影,老譚把六個參賽的廚師長分成兩組,先後操作。前來觀賽進不了廚房,只能透過明檔大玻璃在外面觀看。
首先比的是規定菜品“溜肉段”。
先製作的是大東北、東北味道、哈爾濱餃子三位廚師長,每人帶個小弟,開始做準備工作。
大東北廚師長檢查完調料車裡的調料,看沒味素,很不滿的張嘴問:“譚師傅,味素呢?”
其他兩個廚師長也發現沒味素,正準備問,見有人問了就沒張嘴。
“沒有,我家不用味素,用的話可以去買一袋。”老譚說。
大東北廚師長看看其他二人,問:“你倆用不?”
倆人不約而同的點點頭。
於是老譚出了廚房,打發人到附近超市買了袋味素。
菜品沒製作出來之前,前面評委和嘉賓們都是乾坐著,有些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