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五姐把要給弟弟帶的東西收拾完,進屋來看到這一幕,笑著說:“媽給家恆的就拿著,當奶奶的心意。咱媽不缺錢,地不是包出去了嗎,每年兩千三,都給媽。每年退耕還林還有八百,礦山佔地補償八百,咱媽是低保戶,也有錢。

大姐、二姐她們每次來都給媽錢。媽也不花,也沒地方花,都攢著,說給她大孫子娶媳婦呢。”

老譚心酸的笑了,說:“給媽留著,我現在有錢。”

“知道你有錢,我們都不惦記。這不是給家恆的嗎。”五姐喊家恆:“家恆,把你奶奶的錢拿著,不拿你奶奶該生氣了。”

家恆不知所措的看著老爸。

“拿著吧,謝謝奶奶。”老譚說。

家恆接過奶奶給的錢,高興的說:“謝謝奶奶!”

“謝啥,奶奶給的。”老太太說。

第二天老譚和兒子回到省城,在家過了小年,二十五這天回到呼市。

中央廚房店的裝修已經停了,向總給工人放了假,回去過年。

整個店的大體輪廓已經出來,廚房全部完事。老譚來的時候楊志軍和冷盤老大周宏偉在除錯裝置,看到老譚停下來高興的打招呼。

三個人嘮了一會兒,周宏偉繼續除錯裝置,楊志軍和老譚說了件事。

供給蟲草雞的白老闆把他的外甥送到飯店上班,楊志軍給安排到了廚房麵點間幹活。小夥子乾的挺好,聰明勤快,很受大夥喜歡。

小夥子單親家庭,爸爸沒了之後媽媽很辛苦,靠打工掙錢維持生活,供他念書。家裡窮,孩子懂事,初中畢業就不念了,也出來打工。

他在餃子館挺好,可他媽在的那個飯店不好。快過年了,還壓著兩個月工資沒發,他媽跟老闆要,老闆不給,說生意不好,等過完年的。

小夥子見老闆不給他媽開資,一來氣和老闆幹了一架,結果工資沒要出來,他媽還被老闆辭退了。

“辭退了應該給工資呀。”老譚說。

“那老闆狗人,就說沒錢,想要的話等過完年的。”楊志軍氣憤的說。

“他媽在那一個月多錢?”老譚問。

“兩千,刷碗的。”楊志軍說。

“噢,”老譚點點頭,“你的意思是”

“三哥你能不能幫著給要下,他媽挺可憐的,這兩天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在女寢住呢。”楊志軍說。

老譚沒馬上答應,問:“他媽乾的飯店在哪?”

“體育場那邊,飯店不大,老闆是本地人。”楊志軍說。

“嗯,知道了,這是我處理。他媽幹活咋樣?不行就在咱家包餃子。”老譚說。

“我也這意思,這不等你回來嗎。”楊志軍說。

老譚想了想說:“你這樣,問他媽想不想在咱家幹,想的話就留下。再有幾天過年了,他們娘倆兒想回家過年的話就給他們幾天假,回去過個年,要是不回去的話就在飯店過。工資的事不用著急,年前我能要出來。”

幫著要工資不是啥難事。憑老譚現在的關係可以找和燕子要好的食藥局局長託婭達娃,也可以找古毅,叫他帶著幾個社會人去找老闆談談,相信工資很快就能要來。

想了想,還是找託婭達娃穩妥些,一個要工資,沒必要整的和黑社會談判似的。

當然,工資要的挺痛快,還沒有開飯店敢得罪食藥局的。

當老譚把錢交到白老闆表姐手上的時候,這個女人感激的直掉眼淚。

她的兒子,這個叫李志文的小夥子直接跪在地上磕頭,驚得老譚慌忙扶起。

在我們平常的生活中,有些事在普通老百姓身上很難辦到,在有能力人的手裡卻很平常,幾乎是舉手之勞。

人吶,莫以善小而不為。如果有能力,能幫一把是一把,也是積德。

託婭達娃幫著要回工資,老譚欠下個人情。

馬上過年了,老譚準備不少禮物,趕在二十八這天把古毅、趙部長、郎會長、康敏、託婭達娃、張宇的戰友趙局長他們喊來在飯店請吃一頓,順便把禮物送給各人。

什麼都是禮尚往來,開飯店和過日子一樣,不能關起門過死頭,方方面面的都得答對。

等把各方面都答對完年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