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餃子館和自己的莜麵村不在一個檔次上之後,不禁有些釋然,臉色慢慢恢復了正常。

在這裡對王總做一下介紹。

姓王名鵬飛,巴蒙人。長相英俊,頭腦靈活。高中畢業後到西貝打工,由於工作出色被老總賞識,被提拔為樓層部長。

在西貝工作十年,從部長做到經理、店長、區域經理、營銷總監,為企業做出很大貢獻,是老闆的左膀右臂。

六年前從西貝離職,自主創業。經過五年的辛苦打拼創立了莜麵村餐飲品牌,在呼市餐飲業佔據一席之地。

肯定地說是一個成功的餐飲人,用了十八年時間從一個打工者做到擁有千萬資產的老闆,是很多在飯店打工人羨慕的物件。

所以說有驕傲的資本,也有瞧不起阿巧餃子館的底氣。

老譚坐下後開始上菜。

王總首先表達了對郎會長和康敏的謝意,又為認識趙部長、古毅、老譚和烏蘭高娃客套一番,喝了開場酒。

老譚本打算是請古毅喝酒的,沒想到來了這場合,但心裡也挺高興。倒不是為省了酒錢,而是為能認識餐飲協會會長和電視臺主持人兒高興。以後免不了和這倆人打交道,能提前認識當然好。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的興致上來,氣氛也隨之熱烈起來。

“譚總,我們欄目組準備推出舌尖上的內蒙古,你家餃子好吃,到時候希望能協助一下。”康敏對老譚說。

老譚笑了笑說:“必須的,協助你們等於給我家做宣傳,大力支援。只不過我家初來乍到,沒啥根基,更沒底蘊,別耽誤你們事。”

“你家不連鎖嗎,古大哥說總部在省城,四家店,呼市第二家店也開始裝修了。”康敏說。

“嗯,但也是剛起步,和王總比差遠了,小巫見大巫。”老譚順便誇了一下王總。

王總用成功者的口氣說:“你家做的挺好,別急,慢慢來,一點點就做大了。”

老譚說:“得多向王總取經,你家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以後多交流交流。”

“互相學習。”王總客氣的說。

郎會長說:“對,你倆都是做飯店的,應該多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我們準備做一期東北菜,之前和東北味道聯絡過,他家好像不咋熱情。譚總,你家能不能協助一下?”康敏問。

人們普遍認為被電視臺報道是好事,等於免費宣傳,沒有哪家飯店不樂意,甚至是舉雙手贊成。

真正的情況並不如此。

被電視臺報道是好事,好事是好事,但現在看電視的人有多少?

能欣賞美食節目的大部分是家庭主婦,還是以學習做菜為主。讓她們到飯店吃飯不容易,都屬於精打細算會過日子那夥的。總上飯店吃飯的女的也不看美食節目,有那時間還不如購物呢。

所以很多飯店都不願意拍節目,不但耽誤時間還浪費原料,廣告效應還不大,屬於勞民傷財。

當然,如果只是為要個名的除外。

王總舉辦的美食節主要是為了擴大莜麵村的影響力,希望引起政府重視,進而成為名優民營企業,好在發票的稅收上降低幾個點。

“行呀,只要你們覺著我家適合拍攝儘管去,大力支援。”老譚爽快的答應下來,接著說:“我家店小,環境一般,廚房更小,就拍耽誤你們拍攝。”

“沒事,不耽誤。”康敏說。

“那就行。”

“譚總,你家東北菜做的地道,我們拍攝的時候你們能不能搞個活動啥的,這樣能突出些。”見老譚答應,康敏便打蛇隨棍上。

“活動?啥活動?”老譚疑惑的問。

“比如搞個廚師烹飪比賽。”康敏提示道。

老譚思考著,這個他倒沒想過。

這時郎會長說:“譚總,你家生意火,挺多做東北菜的都不服,想和你家比劃比劃,這正好是個機會,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手底下見真章。”

這老頭,還有年輕人的火爆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