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華和燕子倆人開車來到泰山路要租的店面。

這裡以前是一家日本料理店,開了兩年沒掙錢,不幹了。

老闆就是房主,一直以三十萬往外出租,並且還要收二十萬的轉讓費,想把當初裝修的錢賺回來一些,好少虧點。

如果這樣,把店面租下來就是五十萬,等於一個黃山路店連房租帶裝修的費用,有些不划算。

豔華和燕子是第三次來談了,她倆給出的條件是三十五萬拿下,籤五年合同。五年後有優先承租權,房租漲至三十五萬。

這個條件老闆當然不幹,但也鬆了口,轉讓費由二十萬降到十五萬。

“曹老闆,房租三十萬我接受,畢竟地點在這擺著,都是這個價。但我開的是餃子館,中餐,你這以前是日式料理,所有的裝修和廚房裝置都用不上,全得換,重新裝修。所以轉讓費有點高。我還是原來說的,房租三十萬,轉讓費五萬。”豔華不卑不亢的說。

曹老闆說:“我這店管裝修就花了四十萬,剛兩年,都是實木的,真材實料。你們做餃子館,我這風格也適合,前廳幾乎不咋動就行,就是裝裝廚房。”

豔華笑了,說:“都得動,一點不留,你家風格和我家不符。”

“這樣,轉讓費十二萬。”曹老闆又降了三萬。

“我只能給五萬。”豔華微笑著說。

曹老闆把目光看向燕子,看樣是想知道燕子啥意思。燕子沒笑,漂亮的臉上寫著連五萬都不給的神情。

看著眼前這兩個美麗漂亮的女人,曹老闆有些無奈,心裡漸漸升起一絲氣憤,心說話三十五萬就想租,等著吧。

於是沉下臉說:“那不行,不能租給你們。”

豔華依然微笑,禮貌的說:“那好,不打擾了。”

說完轉身往外走,沒有半點惋惜和停留的意思。

“咱倆去談下一家。”燕子說完相跟著走了。

曹老闆站在那怔愣了一下,有想叫住豔華她倆的心思,但最終沒出聲。話已經說死了,咋好意思叫住人家。

豔華和燕子出來後直接奔泰山路和長江街的交叉口而去,那裡有家飯店往外出兌,只是位置有點偏,不像這裡這麼繁華,有點像赤山路店那樣。

這家店面積三百六十平,房租二十萬,轉讓費五萬,房租還有兩個月到期。

那裡沒有曹老闆店面的位置好,對開飯店來講寧肯多花錢租曹老闆的店面也不租那裡。

做買賣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對阿巧餃子館來說此時天時正好,老百姓喜歡吃餃子,並且阿巧的模式適合當下的消費理念。還有就是養生酒被人們接受,常去的客人已經喝上癮,而且不貴,還有滋補作用,誰不喜歡。

人和就不用說了,兩個老闆和老譚仨人關係密切,不分彼此,沒有隔閡。高管和中層管理人員十分團結,都拿飯店當自己家似的,十分難得。員工也團結,願意在這幹。

這些主要歸功於老闆的大度和格局。

很多人是看不明白,總把錢當好的。錢確實是好東西,都知道越多越好。但這個多得有個“多”法,不是說減少開支就能多的,也不是省出來的。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財富的積累還是要深得民心。

當我們做一件事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清楚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