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張麗的想法(第1/3頁)
章節報錯
省城餐飲協會成立了“全省名廚委員會”,王剛師父明正良擔任會長。
委員會二百多名會員,都是省城各大飯店及其他城市比較有名氣的飯店廚師長。
東方美食在去年九月份報道了在省城考察的內容,著重報道了關東人家和工分制管理,引起很多餐飲人注意。
尤其是東北地區,很多有錢的老闆在看了報道後都想效仿開一家這樣的農家院,於是紛紛到關東人家進行實地考察學習,交流取經,這也變相的給關東人家做了宣傳,擴大了影響力。
所有考察的人除了對關東人家的裝修、經營模式、菜品和服務讚不絕口外,都對工分制管理產生了興趣。只不過老譚不在,工分制的執行情況不盡如人意,有些要取消的意味。
名廚委員會對工分制管理很上心,有人提出應該學習學****良和老譚有過一面之緣,知道工分制是老譚搞的。作為會長,他想請老譚給大家講講,也為省城的餐飲事業做點貢獻。
他給徒弟王剛打了電話,把要找老譚講課的意思說了一下,叫王剛向老譚轉達。
王剛現在做得挺好,應該說是他們兩口子做得挺好。張麗走後,周曉梅接替她的位置做了總經理,和王剛共同管理關東人家。
夫妻倆配合的挺默契,把關東人家搞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已經成了省城乃至整個東北地區農家院的領頭羊,全國聞名。
倆人常和老譚聯絡,主要是周曉梅聯絡的多,畢竟是親戚,近一層。
周曉梅是老譚一手帶出來的,在管理上有老譚的影子,套路上也十分相似,有時碰到難題就找老譚給出主意,現在關東人家的整體營銷方案都是老譚做的。
接到師父的電話后王剛給老譚打了電話,老譚沒馬上答應,跟他說了現在的情況,就是講課也得兩個月之後。
得知老譚受傷后王剛在電話裡說了些安慰話,之後給師父回了過去,把老譚的情況作了彙報。明正良倒是不急,說等老譚腿好了再說。
“譚師傅腿受傷了,在呼市。”王剛把訊息告訴了周曉梅。
“啥時候的事?”周曉梅忙問。
“就這段時間,已經出院了。”王剛說。
“嚴重不?”
“挺嚴重的,說縫了二十六針。”
“啊——縫二十六針?多大口子?”周曉梅有些吃驚,緊接著說:“在呼市,咱們也過不去,這要是在省城得去看看,他沒說啥時候回來?”
“沒細說,咋說也得等腿好了那邊裝修呢,估計得開業之後。”王剛猜測道。
“晚上打個電話問問。咋整的,咋還把腿傷了。”周曉梅自語道。
“剛才我師父打電話,想叫譚師傅講工分制,要不然也不知道這事。”
“講工分制?”周曉梅疑惑了一下。
“嗯,名廚委員會整的,說挺多飯店想學,讓譚師傅給講講。”
“還講呢咱家這都執行不下去了”周曉梅發牢騷道。
“沒辦法,老闆捨不得往外拿錢。”
老譚走後王剛和張麗把工分制繼續執行了一段時間,效果挺好,雖然沒達到阿巧餃子館的程度,但相對來說比別的飯店要好很多。
但隨著第二批達到分數的員工自動往上漲工資之後,徐總就有了取消工分制的意思,雖然沒明確表態,但大夥都看出來了。
張麗離職後,相當於前臺後廚都換了管理人,徐總跟王剛和周曉梅說了準備取消工分制的想法,叫他倆間接的向員工傳遞這個意思。
王剛和周曉梅雖然在心裡反對,但也得執行,誰叫人家是老闆呢,嘴大。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關東人家現在做起來了,生意火爆,遠近聞名。客人吃的是菜品,看的是服務,誰管你是工分制還是私分制,只要滿意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