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再見大德(第2/2頁)
章節報錯
“誇獎了。修行自在人心,心正方是修行。沒想那麼多,做人而已。”老譚道。
“對了。出世修佛,修佛又何不是做人做事?殊途同歸。盼著譚師傅的飯店早日開業,到時候一定去品嚐。”
“開業第一個通知你。你也得整個電話,要不然總聯絡不上。”老譚半開玩笑道。
“呵呵,電話有,只是不帶,清修礙事。”大德笑道。
“師傅,算算我乾的餃子館能火不?”老譚準一話題問,倒有幾分調侃的味道,只是為了輕鬆一些。
大德微笑,說:“你知道算卦咋回事,自己算吧。”說完之後看著老譚,慢聲道:“但我看你卻不咋好,家事不順。”
“是,家事不順。”老譚由衷的嘆了口氣。
“凡事不是放下了事,而是如何放,放在何處。不負責任的放下屬於逃避,也是罪孽。如禹治水,可疏可導,切莫心急,切莫放棄。夫妻之間平常日子看不出什麼,都是柴米油鹽,但最後陪伴之人必是結髮之妻。
你常有紅顏相伴,也是麻煩,有時不防出出格,自己亦需疏導。”大德說。
老譚沉默半天,轉而笑道:“師傅不愧看破紅塵,塵世事一眼看透,一針見血,受教了。”
“你不是也說世人障目嘛。”
倆人相視而笑。
“年輕時也曾想過一棄了之,想來想去,加上年齡增加,不是看透世事,心裡琢磨,再美麗的女子,三五十年也是雞皮鶴髮白骨一推。人活一世,情之所堪,到什麼年紀想什麼事,到老來還是老伴兒,別人比不了。”老譚說。
“這就和我怎麼行腳一樣,世事繁華,唯有佛燈相伴心才安寧。身上有一事掛一事,心中有一人念一人。反過來還是最初,也是修行中的小輪迴。”大德感觸道。
“輪迴六道,全是世間人倫,夫妻亦在其中。你剛才勸我自行疏導,已是違反六道,卻也看破人倫,私慾反衝。人活著莫要累,但又有幾人逍遙?說好聽的叫瞻前顧後,說不好聽的叫自衰自敗。你難,世人看不破;我難,世人皆所知。不外如是。”老譚說。
“倒也無妨。字出格了人性所為,良心在,字還是字;人出格了心已亂,良心喪,人不是人。誰說和尚不喝酒吃肉,清規戒律是你見,我見,世人見,都是外相。內相在心,心見為見。”大德說。
“受教了。”
人有時累了,煩躁了,倒不妨進禪院歇歇。禪院是清修之地,能讓人的心靜下來,迴歸無極,返觀內照。
這也不是啥迷信,就看怎麼看了。就如你若明瞭花必盛開一樣,全是自在人心。
出了大德的禪院,來到寺外,一縷陽光從初春的槐樹枝葉間投射過來,灑下一地的斑駁。
老譚點上根菸,來到現實的塵世中。
和大德的談話還在耳邊,但是思緒已經回到現實。
不可能和大德一樣以出世的心態來活著,還沒達到那個程度,或者說是境界。
大德已是快七十歲高齡,用世人話說人家吃的鹽都比自己吃的飯多,走的路都比自己過得橋多,活人的經驗自然比自己多。
他是出世修行,用大智慧教導眾生,不為功德福報,只為修行。釋迦摩尼弟子,一生宣揚佛法,叫世人離苦得樂,向善積德。
也許,以後成佛。
老譚自己不是佛。
活在這個世上,可能成為不了造福一方的大人物,也不能像大的那樣普度眾生,也許一輩子默默無聞,但也要盡所能活得精彩,不留遺憾。
修行就是修心。
好在心沒壞。
堅持住,固守靈臺清明。不妄為不亂為,把餃子館做好,做大,做強。
哎,沒時間感慨,挺多事等著呢。
以後心煩了就過來找大德聊聊天,清淨清淨,掃掃腦子裡的灰塵,確也挺好。
和大智慧人聊天,開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