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無性婚姻(第1/3頁)
章節報錯
也許是一種巧合,但是世上的事還真有這樣的,信佛的說這是因果。
小女孩姓趙,叫小慧,十八歲,湖南邵陽人。
小時候爸爸去世,家裡窮,媽媽帶著她出來討生活。媽媽也是被逼無奈,帶著個孩子,丈夫死了後夫家人根本不照顧,幾畝薄田養活不了娘倆兒。孃家也窮,沒辦法才出來的。
實際情況很慘,就不做太多贅敘,聽了叫人落淚,善良的人們能夠想象。
母女二人最先到的濱海,是投奔一個親戚去的。哪知到了濱海一打聽親戚不在濱海乾了,去了省城。娘倆兒身上的錢所剩無幾,小慧媽想找份工作掙錢,養活自己和孩子。
四處找工作四處碰壁,原因是帶著個孩子,哪個地方都不愛要。
最後錢花光了,工作也沒找到,只能是流落街頭。
在街上看到有婦女帶著孩子討吃要飯,為了活人,也就有樣學樣,要起飯來。人家是專業要飯掙錢的,以此為生,懂得咋要。她們娘倆兒是真要飯,不知道怎麼博得人們同情,倒被當成騙錢的。
哎,世事就是如此,有時候被逼無奈,為了活著,只能放下尊嚴。
小慧媽想要到一筆錢,帶著小慧去省城找親戚。好在遇到老譚,給的錢夠買火車票的,於是母女二人就到了省城。
老天有眼,她們找到了親戚。
親戚夫妻二人在省城打工,男的做木匠,女的刮大白,在北三臺子租房子住,生活還算可以。
母女在親戚家暫住下來,小慧媽先是跟著親戚學刮大白,但是幹活時得帶著小慧,難免幹得慢,掙錢少,還要拖累人家
親戚很好,看母女二人實在悽苦,就給小慧媽找了個人家。是工地上的一個工匠,單身一人,因為一隻眼是玻璃花,三十大幾還沒尋到媳婦。
玻璃花人比較實在,四川人,對小慧母女倒是很好。
於是母女二人算是在省城安頓下來,安安靜靜的過了十年光景。日子雖然不富足,但也說得過去。小慧還上了學,唸完初中就不念了,開始在家幫著媽媽幹活。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玻璃花在前年一次下班途中被車撞了,司機撞完人逃逸,至今也沒找到。
玻璃花撞的挺嚴重,在醫院搶救八天,沒搶救過來,走了。
搶救八天把家裡的積蓄全部花光,人還走了,肇事司機還沒找到,不幸的命運再次降臨到這對苦命的母女身上。
娘倆兒得生活,還得交房租,只能出來打工。
小慧媽在玻璃花死後病倒了,十六歲的小慧一邊打工一邊養家,一邊伺候媽媽。今年媽媽病好了,但身子還虛,想要出來找活幹,小慧沒讓,就這樣又在家待了大半年。
上個月小慧下崗,看到餃子館招餃子工,她在飯店幹過,想來上班。媽媽也想來,說身體已經好了,包餃子還幹不了?要是行的話和小慧一起上班,也有個照應。
小慧熬不住媽媽叨咕,心想也行,和媽媽在一起幹活可以照顧一下,自己也放心。
於是就有了應聘這一幕。
在看到老譚的時候小慧倒沒想起什麼,老譚的富態相看上去是個大老闆,根本聯想不到其他別的。在老譚領著母女倆進餃子間熟悉的時候,聽裡面的員工叫譚師傅,小慧不禁多看了老譚兩眼。
雖然十多年過去了,在她的記憶中那個光頭叔叔穿著白上衣,是個廚師,也是胖胖的,和老譚很像。
會不會是那個叔叔呢?
這個念頭在心裡一產生,就又仔細看了看老譚,覺著更像了。
沒成想真是。
小慧和媽媽見到了當年幫助過她們的恩人,自然高興激動,感謝一番。沒啥說的,老譚留下了這對苦命的母女。
當小慧母女走後,張麗禁不住好奇的打量著老譚,說:“沒看出來,你還是個善人。”
“那你省思啥呢?給你說要是細算,我拿出去白給人的錢得上萬,挺多都想不起來了。”老譚說。
“我還頭一次看著下跪感謝的,挺感人,都掉眼淚了。”張麗說,眼圈紅紅的。
老譚笑了笑,有著感慨,說:“給我下跪的好幾個,你沒看著感人的呢,整個廚房人都掉眼淚”